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由此掀起了一场波及到几乎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也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全球股市的下跌。危机发生后,更加剧了人们对于现行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
2.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2.1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史
2.1.1 金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在金本位时期,充当国际货币的是英镑,英格兰银行扮演着类似于世界中央银行的角色。金融比较发达的国家可以通过利率政策自行调节本国的经济,但是同时会受到英格兰银行的控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欠发达的国家更容易因为外部货币的冲击陷入困境,所以在这种体系下各国的地位并不平等。
国际金本位制受到黄金产量的限制,而且黄金在世界各国的储量并不平等。在立法方面,金本位制缺乏明确的具有国际约束力的法律或者协议来支持,所以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
后来出现的金汇兑本位制被认为是金本位制后的过渡性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只有美元和英镑真正具有兑换黄金的能力,这也为1929年到1933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通过货币的贬值来增加货币的供应,英国的霸权地位大大削弱,国际货币体系一度陷入混乱。
2.1.2 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1944年美英联手组织的44个国家参与在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中,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货币制度,从而确定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双挂钩原则”。而这一原则使得美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也实现了美元在形式上的“霸权地位”。随着20世纪中叶的朝鲜战争以及南越战争,美国财政困难,收支失衡,黄金的储备量也由此减少。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的兑换窗口以谋求本国的经济和政治自由,破解面临的困境。从而使得美元进入了自由发行的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随之瓦解。
2.1.3 牙买加体系
在布林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确立了以美元为本位币的牙买加体系。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浮动汇率的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储备货币的多样化以及增加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虽然其对于国际经济的运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特里芬难题”,即“一种货币既是主权货币,又是国际货币,则货币所属主权国家在货币的币值稳定方面处在两难的境地。”
2.2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
2.2.1 以美元为金本位制更加放纵了美国的负债消费
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它们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或者是通过购买其他的美国投资工具而使美元资产实现保值和增值,而与此同时,美国的过度消费造成的经常性账户赤字成为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诱因。图一就显示了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以及净出口余额出现的赤字走势不断创出新高。 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