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美国近年量化宽松政策有效性和局限性分析(2)

时间:2021-03-03 20:46来源:毕业论文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自1951年美联储开始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美联储以凯恩斯主义为其政策的理论基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自1951年美联储开始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美联储以凯恩斯主义为其政策的理论基石,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开始盛行。2007年进入危机之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打破美联储近百年历史的所有先例,采取了几乎所有形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宽松额度,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

随着一轮接着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仍旧不能摆脱经济发展的低谷。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如此高密度的政策推行甚至可能已经接近饱和的状态之下,是不是货币政策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在阻碍政策效果的高效发挥?本次课题将以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的经济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就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着重研究其局限性。

文章的第二部分将概括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的主流理论,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传导机制以及对其政策效果研究的共识。文章的第三部分以美国的经济形势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各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选取美国近年来(尤其是QE实施以来)的各项经济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对美国此次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章的第四部分则全面总结货币政策在实施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2  货币政策理论概述

2.1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money policy)通常是指国家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为了影响或者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或者措施。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两个层次。最终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经济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然而这五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货币政策不可能同时兼顾这五个目标,于是就出现了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目前,美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币值的稳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应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间接影响最终目标变量。

2.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按照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的不同替代性,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分为两大类——货币渠道(Money Channel)和信贷渠道(Credit Channel)。凯恩斯(Keynes)经典的“利率渠道”论、弗里德曼(Friedman)“货币数量”论、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财富渠道”论以及极富思想性贡献的“泰勒规则” 机制均属于货币渠道,其传导机制为:“货币供给(M)—利率(i)—投资(I)—总产出(Y)”。而斯蒂格利茨(Stiglitz)、伯南克(Bernanke)等提出了另一种有别于利率传导的机制——信贷渠道(Credit Channel),强调可在不引起利率大幅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贷款数量的变化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这是一种辅助型机制,包括银行贷款渠道(具体传导机制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使银行准备金增减—银行贷款量增减—投资增减—总产出增减)和资产负债表渠道(具体传导可表述为:货币政策操作使利率升降,影响潜在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质量或财富净值的大小,从而影响其可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和信用可获得性的水平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和居民的消费支出,最终影响产出。)。 美国近年量化宽松政策有效性和局限性分析(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7073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