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广州文化产业的飞速蓬勃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广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种类繁多、光彩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成为全国文化消费最具活力、消费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之一。
根据《广州蓝皮书•文化创意产业(2013版)》,目前广州已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涵盖了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等10大类,以及工艺设计、动漫、电影电视广播和录像等50个中类,涉及人民日常生活、企业生产经营和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的120个小类[38]。不难发现广州市的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非物质文化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关系,已可窥见其对发展区域特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荔湾区作为富有文化底蕴的老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珠江黄金西岸滨水创意产业带[39]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文化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荔湾作为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地的窗口,最能够代表广州乃至广东,站在国际文化展台上。荔湾在传统文化引领下科学发展,紧抓世代机遇,积极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弘扬岭南文化,擦亮西关文化名片,将会在推动文化复兴与特色文化培育的征途上取得更大发展。
(四)别具特色的西关文化需要弘扬与发展
西关,因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而得名。西关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40]。西关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别样特色的地方,是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该地域的特有的风土人情、建筑物、历史遗迹。西关经历日月积累的沉淀,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和风格的文化,包括了有传统特色的商业和文化,有南方建筑特色的骑楼街、西关大屋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粤曲粤韵,西关美食,民间工艺等需要传承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关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缩影。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笔者进行研究的原因之一。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姣好的西关旧城区需要以此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阿富汗喀布尔博物馆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这个民族就存在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41]。西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广州之最,除去物质文化遗产部分,西关的粤曲粤韵可谓是广州正统,美食更有“吃在广州,在西关”一说,西关的老茶楼、酒家和名小食店的饮食烹饪技术也堪称一绝。
饮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在西关得以完好传承,并不断实现创新。 “民以食为天”,客从八方来,只为浅尝广州“老”,然而,传统的名点除了茶楼外,实在难以在小食街觅得,因此,笔者认为西关应当在饮食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存上下工夫,让好的传承得到有效弘扬,为西关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附:参考文献目录
[1]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2003.
[3]Janet Blake.On Defin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J].Th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2000,vol.49,61-85.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特色文化的培育开题报告(2):http://www.751com.cn/kaiti/lunwen_4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