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瀛(2008)认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必须要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同时培育有效稳定的资本市场,加快股票市场稳定性和职业经理人员市场的建设,并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14]。
1.2.3 股权激励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的运用
Stefano Dell’Atti, Stefania Sylos Labini and Saverio Morella(2012)通过深入分析的股票期权及意大利主要银行集团股票授予计划,采用业绩与薪酬(含各种形式)挂钩的方式,并规定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履行协议予以奖励(或惩罚)的协议[1]。
孙正、于正东(2012)考虑到股权激励可以有效解决经理人长期激励不足问题,并进行了深度的探讨[6]。同时基于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股权激励在低成本的同时可以吸引并稳定人才。通过比较,股权报酬相比于现金报酬对经理人的激励优势更加明显[8]。
徐宁(2011)研究发现作为一种长期形式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代理成本,是达到激励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激励相容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12]。
1.2.4 股权激励机制的缺陷
曹军、段光明(2010)基于万科股权激励计划分析得出,股权激励容易导致很多不足之处。认为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缺陷,对经营者来说由于不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将绩效考核指标作为约束机制是不合理的[11]。同时股权激励计划会诱使管理层操纵会计利润,从而影响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的实现,获取私人利益[7]。
王一锗(2012)周春松(2010)认为会计实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股权激励政策的三公性没有体现,暗箱操作较多[18]。需要通过研究来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完善股权激励信息披露,明确股权激励费用分摊,股份支付方式的客观选择[15]。
赵国强(2011)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能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20]。同时基于苏冬蔚,林大庞(2010)研究结果表明,正式的股权激励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只有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加快现代公司制度建设,才能强化CEO与股东之间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起到切实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16]。
李晓琴(2013)对我国股权机制所面临的问题作出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不稳定的资本市场下,设计的股权结构与西方国家大有不同,在英美等地区,委托代理问题的突出主要表现在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上,管理层的权力由于分散的股权而显得更加难以制衡[9]。
综上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研究重心和结论主要集中在制度、代理成本、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方面,且得出了较成熟的结论。但事实上内部环境不能为股权激励提供稳定的条件,内部控制现象较为严重,行权价格的确定以及监管力度都没有规范到位。本文主要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过度的股权激励发生的条件以及对公司内部的影响,并从管理层高度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2 股权激励的概念、模式与理论基础
2.1 股权激励的概念
2.1.1 股权激励的定义
本文将股权激励的定义概括为:经营者通过某种方式获得公司股权,继而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利,以股东的身份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决策、承担风险、分享利润,为了公司获取利益最大化,竭尽全力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而努力奋斗。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中的利益矛盾,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统一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激励管理层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并减少短期行为。 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机制与运用研究+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kuaiji/lunwen_1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