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之下,人员数量、资产厚薄以及经营规模都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而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本文在了解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现状后,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探求其原因,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起到相关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通读,结合书本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再有目的性地去做一些了解与考察,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可以帮助现今国内各中小企业更好地实施会计电算化,实现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的目的,使他们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向于加强管理和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源。也使得国内中小企业在面对新时代的经济形势,可以统筹规划,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软硬件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快国内会计电算化的进展速度,争取早一日地与国际先端国家接轨。
一、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其在我国的发展
(一)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代名词,中国最早由王景新教授在80年代初于长春市召开的“电子计算机财务应用问题讨论会”上所提出的。它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检索查询快、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准确等特点。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一种简称,让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所进行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并提供数据帮助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一系列过程,它将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融为一体成就了一种新学科,在现代全球信息化革命的影响下,会计电算化的产生是必然的,它不仅是利用数据处理手段实施会计工作的变革,于此同时也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财政部自80年代末以来规划中国会计的长远目标,审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商业化,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规定与准则,对会计电算化法规知识进行完善与普及,指导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等一系列工作,积极地推动了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的发展。
(二)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较晚,但它的实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也已有近40年历史,通过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电算化在不同的阶段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会计电算化完善了其理论数据并进入了开发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开发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企业完全不了解电算化技术,也不能详细地描述出自己对业务需求。由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组成的开发小组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前进。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第一批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成功,在这期间开发出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是以计算机记账替代手工记账从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标,我们将这一类软件统称为核算型会计电算化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生成财务报表、固定资产核算、销售核算、库存管理等模块。各模块可以单独被使用,模块之间在结构松散从而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数据的重复录入和控制数据一致性的机制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会计电算化软件随着开发不断在完善。由于在第一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研究人员从一开始就对总体设计进行了规范化,调整了软件大部分的功能,使得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账务处理、报表生成、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应付、收账款的记录、库存管理等。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探讨(2):http://www.751com.cn/kuaiji/lunwen_2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