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研究背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成熟,投资环境逐渐改善,社会服务体系水平日益提高,企业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投资范围越来越广。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而公司的发展也需要对外进行投资。但近些年来,很多公司无法克制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的冲动,投入大量资金到各个领域的建设中,经常出现重复建设、市场饱和、产能过剩、产业体系落后的低效率投资。企业是经济运行的主体,宏观层面的“投资过热”与微观层面的企业“过度投资”是密不可分的。所谓“过度投资”,是指企业的投资超出或偏离了自身的能力和成长机会,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非盈利项目,从而损害企业的价值。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加之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更为明显和严重,“过度投资”已成为制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0215
1.2 研究意义
在经典财务理论中,企业投资决策的准则就是净现值(NPV)法则:即在不存在资本约束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投资于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拒绝所有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但是,由于现实中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投资并不是总是有效的,往往会出现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问题。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契约理论,企业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主体,而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缔结而成的一组“契约关系”。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将自己的专用性资本投入到企业进行使用和配置已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企业从而成为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目标的载体。由于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契约缔结的目标都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代理冲突和契约不完备等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会引发企业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从而导致企业投资的无效率,使得大量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被浪费,降低企业的价值。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作为视角,分别分析股东和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引发的过度投资问题,并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引发的过度投资问题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过度投资概述
2.1.1过度投资的含义
投资是企业投放以资金为主要形式的资源,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而在生产领域开展的经济活动。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投资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只有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才能提高公司的价值,这样的投资才是有效投资。经典的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是由投资决定的。投资的时效性、科学性、质量受到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根据社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的财力情况进行适时适度的投资是投资管理的重要原则。然而,实际中,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的有限理性,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总会存在,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关于过度投资,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对于企业过度投资,Jensen(1986)的解释是,过度投资指企业将资金投资于净现值(NPV)为负的项目。Stulz(1988)认为过度投资是信息不对称时经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所引发的代理成本。Richardson研究认为过度投资就是企业非效率投资,他将过度投资定义为超出企业资本保持和净现值为正值的新投资后的投资支出。詹森和麦克林的“ 自由现金流假说”指出:经营者努力经营的成果由股东和经营者双方分享,而成本却由经营者单独承担;由于经营者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矛盾,这就会导致即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负,经营者也会做出投资决策,以满足获取由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各种货币、非货币收益的欲望。当经营者将公司过去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在负净现值项目上,而不是将其分配给股东时,就产生了过度投资行为。 企业过度投资的动机与对策分析:http://www.751com.cn/kuaiji/lunwen_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