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的气孔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降低温度、增大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与高温同步,有效的缓解了城市高温,尤其是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居民带来的不适,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1研究地概况
1.1. 南京气候介绍
研究区均位于南京市区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在南京市区内选取了较为开阔的市民运动公园和校园绿地大中小乔灌草疏林作为研究区,一是因为场地较为开阔,减少了建筑遮阴等因素对于绿地降温增湿效益的影响,二是这类绿地里使用的植物都是较为有代表性的南京本土植物,生长状态佳,比较具有代表性。其中,多个研究区都具有的主要绿化植物有:香樟(Cinnamomumcam phora),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龙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 cv. Kaizuca)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Rehd. et Wils.) Cheng subsp. sinica var. parvifolia M. Cheng)等。
1.2研究地选取
研究区中小型绿地的规模为小于500平方米,由于场地大小,建筑,水体等影响因素和限制因素,小型绿地的选取在较为分散的研究区。研究区中型绿地的规模为500-1000平方米之间,研究区大型绿地的规模为1000平方米及以上,其所包含的植物量和植物种类也相较于中型、小型绿地而言较多。大型绿地和中型绿地的选取较为集中,可以节省在绿地和对照点中间路侧耗费的时间,使测得的数据尽量靠近同一个时间区间,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研究区绿地具体类型、规模和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研究区绿地概况
绿地名称 绿地类型 占地面积(㎡) 区位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S1 小型绿地 357.46 位于玄武区南京理工大学和平园水杉林右侧,学术交流中心建筑前广场的小型绿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S2 小型绿地 315.52 位于玄武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位于会展中心综合楼前广场右侧,紧挨博远路
南京师范大学S3 小型绿地 456.00 位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在世纪广场左侧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楼之间
奥体中心东门M1 中型绿地 936.90 该绿地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河西新城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东门附近
奥体中心南便门M2 中型绿地 770.00 位于奥体中心南便门附近
奥体中心M3南便门 中型绿地 646.80 位于奥体中心南便门右侧与环路
奥体中心东门L1 大型绿地 4846.00 位于奥体中心东门附近
奥体中心南便门L2 大型绿地 2478.00 位于奥体中心南便门
奥体中心东便门L3 大型绿地 2488.48 位于奥体中心东便门右侧
2研究方法
2.1降温增湿作用实地测量
本研究测量在2016年8月27-31日进行,属于夏季炎热天气,使用 德国德图公司生产的 testo610便携式温 、湿度传感器 (空气湿度和温度测量的精度在精度+/-2.5%RH。) 能同时测量相应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带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计算功能,对研究区绿地同时进行温湿度的测量, 测定方式分为两种:水平方向 ,在距绿地对角线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 1个测点,将仪器置于离地面 1.5 m处 ,并处于无风速或低风速状态下。在同一地点空旷硬质地设 1个对照观测点 。测定时段为日照时间明显的8:00 ~ 18:00, 每小时测量一次记录 1个数据 , 数据处理时使用一个时段内,绿地对角线上三个测量点内所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本时段的温 、湿度 ,并同时测定附近硬质无遮阴环境下对照点的温度、湿度。安排在晴朗无风或风力不超过三级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各项数据的测定,共测定 4天。降温效应和增湿效应定义为各测点处的温、湿度与对照的差值,计算公式为 : 疏林型乔灌草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作用研究(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1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