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是我国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王秋兰学者所言:“大学生武术是体坛艺苑中的一支鲜嫩的花朵,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通过大学生对抗体验大学生的情趣,反映的是大学生的生活、思想、感情,是对大学生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易于大学生接受的体育运动形式。” 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保障时,就会转向精神方面的追求,所以很多大学生现在都开始十分的注重一些更有本民族的精神品位的体育活动的,希望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发展自己的知识,同时培养更高尚的情操。在这种背景下的武术教育就被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来了,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措施,很多研究者都对这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展开实际研究,以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积极性。
1.2选题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和了解各方面的资料,发现这些都是从理论的方面上阐述的,没有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研究,不难从中看出学习过武术的大学生和没有学习过武术的大学生在身心各方面表现的差异所在。所以,不能看让学生和老师们了解到武术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益处,通过对学习过和没有学习过大学生武术的人的生活各方面进行研究对比,可以让更好的让学生自己看到两者之间的对比。
其次,从现实意义来看。本文旨在通过对接受过武术运动和没有接受过武术运动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一些大四的大学生,了解这些大学生在生活中各方面差异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武术是促进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武术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在身体、智力、个性、态度、行为、以及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大学生在这一时期进行武术训练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在生活上各种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自己认识到武术运动对身心发展的作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学生开展武术教育的必要性
2.1我国武术的发展历程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是一门适应于大众锻炼选择,久经不衰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武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古籍记载中舜帝平定三苗的叛乱,就有一些类似的舞蹈,此后人们在进行狩猎和战争之前或之后,都要进行武舞,这是最早的起源。此后进入奴隶时代习练武术、角力是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周代的“六艺”教育中四艺含有武术教育内容。春秋战国时期豪强养死士,武侠豪气之风进入历史的兴盛阶段,教学很注重“武技”内容,秦汉时期“罢黔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大环境中,尚武的教育思想逐渐衰退,武术的内容却日益丰富。唐代武举制的设立,开辟了武术科举取士之制,此后的各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武备。一直到了清代之后,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但是对于武术的强调仍然没有放松,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时,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废科举,兴学堂,并设体操课,很多学堂设置体操课,学生需要学习枪术、剑术、刺棍,同时很多人也认为学习武术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包含着一种尚武的精神,梁启超在《尚武论》中明确指出:“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之以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这种观念强调武术在强国强种方面的特殊社会意义。近代教育之后,辛亥革命之后,社会上普遍重视学校体操课,如1913年上海工业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就有刀、枪、棍、剑、拳等武术表演,武术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 论武术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2):http://www.751com.cn/tiyu/lunwen_5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