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我国现阶段立法预测的现状进行分析,彰显立法预测研究的价值所在。并从立法预测的概念、任务、意义、预测体系等多方面对立法预测进行研究。在立法预测实施方面:立法预测相关主体应明确规范立法预测的程序;熟悉立法预测的技术方法;懂得立法预测的成本效益评估;立法预测报告的编制等具体内容。lf0004
关 键 词:立法预测;技术方法;程序步骤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Legislative forecast at this stage, highlighting the value of the Legislative forecast. And forecast from the legislative concept, task significance, Legislative forecast, The main staff should be clear procedures to regulate the Legislative forecast; familiar with the Legislative forecast techniques; understand the cost-benefit assessment of the Legislative forecast; the compilation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Legislative forecast.
Key Words: Legislative forecast;Technical method;Procedural steps
一、立法预测概念的提出
立法预测作为立法过程中一个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的必备环节,是20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立法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立法预测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注重这一全新的立法技术。在当今的世界各国立法实践中,法律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充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球村的来临,也为了使社会生活更多的方面得到法律的保障。都越来越多的重视立法预测的工作,并且一直致力于立法预测的科学技术性及系统性的发展。由于立法预测所具有的科学合理性对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的作用,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于立法预测的需求就显得更为迫切。要健康高速的发展我国法律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法律建设发面的经验和方法。
所以说:我国的法制建设要努力做到“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就离不开立法预测主体所进行的科学的立法预测。
通过对我国立法界各法学专家对立法预测概念定义的理解,笔者吸收各概念中合理之处,在此对立法预测的概念做出新解:立法预测是立法预测主体以社会预测为基础,并在立法规律和法律发展规律的指引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立法活动的发展趋势、未来状况进行推测预估并获得相应结果的一种立法必备活动。[ 参见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90页。]之所以这样对立法预测做出新解是因为:
第一、立法预测主体是一个特定的、范围有所限制的组织,并非任何部门均可以对我国的立法进行预测。立法预测的主体是指享有立法权的机关或者受其委托的组织(如相关法学专家、学者、研究员)。之所以这样限定,是因为立法预测是一项涉及领域广泛的、关系到国民生活的科学活动。考虑到立法预测的监督、成本效益评估及其误差的矫正等情况,其他主体是无法完成的。
第二、立法预测必须以社会预测为基础,只有通过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多方面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研究考察,才能对做出正确、符合时代发展的立法预测。
第三、据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来看,法律的现实基础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而科学化的法律预测也必须牢牢把握这种必然性和规律性。只有这样,立法预测才能成为一种科学的立法技术。
第四、立法预测的任务目标是获取有关立法法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的信息资料,从而揭示出当代社会发展对法律调整范围新的需求。同时立法预测也是为立法决策、立法规划而服务的。立法预测为立法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以使法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一致,致力于法律达到调控社会的最佳效果。
- 上一篇:浅谈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诈骗案例与防范措施
-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审判理念的多维度展开
-
-
-
-
-
-
-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