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群体水平范围的进一步放大,就是文化比较,很多在一个文化中非常正常、必要的行为、规范,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完成没有人在乎。很多在一个文化中看似合理的行为,在另一个文化中却完成不可接受。文化比较未必能让一个完全接纳自己的行为,但是却可以提升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接受度”,不再“那么”认为自己的行为、想法不合理,一定想要去改变。
1.3大学生发型消费特点及与自我接纳心理的关系研究
发型是指一种对身体整体的完整或者完善。2000年,王文革,苗莉等人在其作品《外表心理学》中也提出“对于不自信的人,可以利用发型来进行心理调整,是比其他方法更方便、有效、快捷的途径。”在研究红色发型的吸引力的时候, 罗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略特(Andrew Elliot)“认为大学生在穿着红色衣服时可能更有自信”。杨治良在他的作品《人类心灵的展示一发型心理探秘》中提出,“青少年的自信受对自己外表评价的影响。如果他觉得自己穿得良好,就表现出放松、自信,如果他认为自己的衣服很差或不合适,就会觉得不自在、自我意识太强、老是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合适的发型不仅能使人自我接纳,也会使他人感到发型者的自信和吸引力。
心理学家瑞安针对大学生对于发型的美丑,行为与心情是否会受其影响进行相关研究。能够得出年龄的增大与自信成正比,并且因此而感觉更加幸福。亚历山大探索了大学生对发型的重要性的不同看法,他发现,大学生往往认为发型对于增强自信感、使生活更自在非常重要并且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发型有利于被同伴所接受。而王丽在发型与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发现, 发型自我与自尊自信之间的关系显著。范莹,张伟大,陈国丽(2012)发型能够表达甚至增强人的自尊自信。发型自我与焦虑的显著相关是通过发型需求的满意度而产生的源Z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这些都表明发型外观与自信心的密不可分。在发型的选项上, 刘国联、蒋孝锋等人对于大学生的性格与发型态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得出,在“注重发型舒适性”上, 越自卑,也就是缺乏自信的人越注重发型的舒适性。这可以用作一种可以让学生们自我感觉更良好、产生积极自我评价的一项工具。
发型为一项有意识的行为,它的过程和类型的选择都是个人外观的组成成分(Rudd&Lennon,2000)。发型社会心理学(Susan B.Kaiser,1997)为了与日常生活中的发型概念相区分,提出了外观(Appearance)这个术语, 把发型作为一种提高自我的工具策略,指的是除发型之外,其他借助身体或各种装饰所造就出来的整体视觉形象,。Kelley,Daigel等人(1974)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当学生们认为他们的发型不适合于某种场合的情况下,他们的发型就会限制他们对活动的参与性。”从而得出,对发型的管理会引发对自我评价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性。Humphrey,Klaasen等人(1971)的研究也得出,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越高,他们越是在意其个人的外在形象,并且勇于通过改善发型来吸引他人的目光。
2研究方法与过程
2.1被试选取
样本主要来源为高校学生,主要来自江苏师范大学。抽取302人随机发放了问卷,其中在有效被试中,男生有131人,女生有145,有效问卷共回收276份,有效率为:91.4%。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约为9:10。
2.2研究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的统计工具为SPSS软件,主要使用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法、单因素方差检验、因子分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