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型城镇化对政府能力提出的时代挑战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矛盾。我国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的国家,这也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城镇管理系统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建设而缺乏管理,这使城市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也导致了很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由人口数量迅速扩张造成的住房、交通、就业与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城市摊大饼式地膨胀引起了用水、交通、管理等诸多问题。城镇化的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发展不平衡。对“城镇”本身的内在规定性思考想当然、随大流,甚至出现照抄照搬式的“学习”、“发展”,使得城镇没有个性,千遍一律。城镇发展也还停留在土地城镇化的阶段而不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少数的大中城市再某些领域开始有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水平不是很理想。有的地方甚至有意或无意地把小城镇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分割开来,对待小城镇的发展是随意的、低要求的,不重视小城镇的发展,也缺乏对小城镇的规划。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集聚能力低、效益差等问题。要彻底解决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问题,就要以史为镜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了解传统城镇化道路弊端弊端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创新城镇化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一)新型城镇化要求政府改变传统的发展目标
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政府是以GDP来考核城镇化的,这就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发展城镇化带上了功利心,也使城镇化沦为一种工具成为政绩工程。地方政府大多追求的是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城镇化率。这种目标下的城镇化造成的是不断的扩大城镇化规模、不断的铺摊子和城镇化率的“大跃进”。尽管城镇化率、城镇化数量显示出来的数据是在不断增加的,但其结果也不是真正的城镇化而是土地的过度城镇化和农民的被城镇化以及人口的不完全城镇化,城镇化达不到预先设想的功效反而劳民伤财。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看结果、看数据的,过程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就使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政府改变传统的经济高速发展目标,以发展人口的城镇化、有质量的城镇化为目标。
(二)新型城镇化要求政府提供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四月份发布的《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指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基本公共服务综合绩效整体处于偏低水平。[3]随着改革的深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并可能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妨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有学者甚至认为今天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4]传统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公共服务作为重要软件是缺失的,新型的城镇化必须加强城镇的软实力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了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城镇化缺少基本公共服务就会大打折扣。政府应提高其公共生产力,在教育上应实现公平让人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完善医疗制度、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倡导主流文化的同时为文化的多样性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为公众提供最低的社会保障,使公众无后顾之忧。
(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新时期新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需要政府加强公共管理。外部的公共管理要求政府做好外交工作,为城镇化的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内部的公共管理要求政府针对由于传统的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公共管理的缺失而造成如社会治安、阶级管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努力认真做好解决工作。公共管理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人类发展不可避免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政府也不可能做到解决全部的问题,但只要政府能一心做好本职工作不厚此薄彼,就能实现其公共管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