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才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农村工作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推动城乡人才的逆向流动,向农村输送优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然而在该政策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职能定位,改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58428
毕业论文关键词:基层管理;创新;长效机制
Research on Student Village Officers and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bstract: With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the rural brain drain caused by the lack of personnel support rural work,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eds of rural workers,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n order to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 Village came into being. Hiring college graduates to serve the village, the reverse flow of talent to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rural transport talents, inject new vigor and impetus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outstanding issues in the course of running this policy. Solving problems needs to clear the Function Student Village and improve long-term mechanism Student Village work.
Key Words: Management; Innovation; Long-term Mechanism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才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农村工作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的实施过程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20多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最基层,坚守在艰苦而又平凡的岗位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建设新农村、便民利民、推动农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锻炼和提高了自身能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一些认识和实践问题必然会随之产生。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产生及发展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人才,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活力、完善党政干部队伍结构、推进各行各业发展。2014年5月30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定位:一是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二是增强基层组织建设、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
大学生村官工作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各地自发探索”阶段。从1995年江苏省实施“雏鹰工程”开始,到2004年,有10个省区市启动了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二是“局部探索试验”阶段。各地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探索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到2008年初已有17个省区市启动了这项工作。三是“全面发展推进”阶段。2008年3月,中组部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经过6年多的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 。
在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和全面普及阶段之后,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由为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上升为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和建设国家政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