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
本文选用的反应底物中氮茚最早是被Angeli于1890年发现[3],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含氮桥的杂环化合物,属于吲哚异构体,具有芳香性(10π电子体系),其芳香性可以用三个重要的共振杂环体来表示,其中两个杂化体组成吡啶盐(如图三)。[1]
图三
它的衍生物在医药、生物和农药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可以作为抗利什曼虫和抗病毒药物、心血管类药物、在细胞功能性研究方面作为分子探针、除草剂、潜在的磷脂酶抑制剂等,而且还展示了抗分支杆菌的活性。另外,环上带有共轭取代基的中氮茚衍生物有很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因而它们可用作色素、光谱增感剂、电致发光器件中的高效荧光材料和染料等。[4]
图四是天然产物或药物中具有的中氮茚或其氢化产物的结构单元。[5-7]论文网
对于中氮茚3位上的碳氢键氧化偶联反应的报道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德国化学家Sonnenschein等报道了中氮茚在钯碳催化下的自身偶联反应,及其与甲苯衍生物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如图五)。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中氮茚环上碳氢氧化偶联反应,最早是由上海有机所的游书力教授课题组报道。之后,浙江大学的张玉红教授课题组、四川大学的游劲松教授课题组等也开展了本领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