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学者对情感教学的内涵做了较客观科学地论述,但笔者认为,情感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方式。它着重于改变以往的重知轻情的教学现象,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倡导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的需要与发展,促进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达到教学“知情并进”的理想状态,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的特征
1. 情感性
情感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情动人。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个人的情感是会受到来自他人情感的影响。因而,当教师先入情时,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只有教师对教学饱含激情,并以充沛饱满的热情来从事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地动情,才会有更佳的教学效果。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是在于唤醒、激励、引导学生,但是没激情、积极的情绪如何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蓬勃向上的精神如何能激励和引导人呢?”
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学的情感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真挚的情感,以自己的激情去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做到以情动情,以情生情,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2. 兴趣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采用情感教学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氛围充满活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情感教学活动中带着兴趣去发现问题,主动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享受这一过程中所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功感,并进一步激发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有效避免厌学现象的产生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假如教学只急于知识的传授,无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激情,这种没有情感的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学习也将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正因如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情感着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 情境性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或氛围,以促进和加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唤起学生的感知与体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感方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进而把思想政治课中抽象的内容简单化、通俗化、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了解书本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感受,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体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输送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自身以及教材情感因素等方面,导之以学,重视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参与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良好情感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