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情感认知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而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幼儿情感认知是指幼儿对自身,他人及自身与他人情绪情感正确而全面的判断与认识。学前儿童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自控能力的发展尚未完善,因而情绪波动较大。正确的情绪情感认知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情感认知是构成行为主体有意行为的一种心理动机
情感认知是构成行为主体有意行为的一种心理动机。幼儿自身只有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才能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妈妈拒绝幼儿一直索要糖果吃的要求后,幼儿生气大闹,然后又表现得伤心不已。此时妈妈没有妥协,并告诉幼儿为什么不能无节制吃糖果的原因,双方共同协商能得到吃糖果奖励的途径。让幼儿认识到因为无理要求没被满足就哭闹伤心的情感是不正确的且不会得到她所期望的回应后,幼儿才可以逐渐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父母在幼儿每次哭闹或者无赖行为后便妥协,总是无限制地满足其要求,幼儿便会形成只要哭闹,表现出生气或者伤心难过的情绪情感,妈妈就会妥协让步,自己便可如愿以偿的错误情感认知。
(二) 情感认知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基石
情感认知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发展的重要基石。幼儿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正确判断与认识,有利于提高其移情能力,逐渐产生并形成“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观察和认识外部世界,从而能够意识到并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自身及对他人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对自身与他人情感的正确认知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道德感与责任感,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身心全面和谐成长奠定重要基础。
(三) 情感认知是促进幼儿情感能力发展的关键
情感认知是促进幼儿情感能力发展的关键。幼儿只有对不同情感形成正确认知,才能逐渐学会用适宜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舒缓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幼儿在六岁以前,大脑中的语言中枢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左脑还没有定型,发育尚待完善。这个时期的幼儿大多时刻都生活在右脑的形象世界里,习惯用右脑分析和观察事物。因而幼儿容易对具体的、鲜明的、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1]此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使绘本阅读在促进幼儿情感认知方面得以事半功倍。
二、绘本自身对幼儿情感认知的影响
(一)绘本内容自身对幼儿情感认知的影响
从西方图画书发展的历史事实出发,绘本最初基于儿童本身的兴趣、接受能力和阅读的需要产生,因而绘本通常被认定为儿童的绘本。“日本儿童读物研究会撰写的《孩子和绘本的学校》在概括绘本定义中认定其‘内容、表现、造书都以孩子为主要对象涉及’,在绘本‘为儿童’的性质方面观点明确。”[2]
因为绘本预设的主要阅读者为幼儿,绘本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充分参照幼儿生活活动环境,以某一年龄段内大多数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方式为基础,从这一年龄段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创造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的绘本;或者以某一主题为出发点,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系列绘本创作。因而绘本的选择范围极其广泛。相较于动画片、故事书而言,绘本本身的内容对于不同年龄儿童更具有针对性与发展的连续性。动画片在设计之初并没有特定的指向年龄,其本身涵盖的内容范围与适应的读者人群也是宽泛而没有特定指向的,许多动画片每一集的具体内容或者不同动画片之间也没有密切的联系性。而绘本作者在创作设计绘本之初,就是以某一具体年龄段内儿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具体情境为出发点,进行信息的提炼、加工与创作。绘本内容是绘本作者针对某一具体年龄段内孩子的已有经验、认知兴趣、发展潜能为基础,进行浓缩想象的创作。绘本作者会围绕某一个中心主题进行系列创作,这样围绕某一中心主题创作出的绘本在内容方面更具有连续性与整合性,基于此基础上创造出的系列绘本,能更好地适应及满足各个年龄段孩子的不同需求。因而任何一年龄阶段儿童的父母都可以为幼儿挑选到合适的有利于其情感认知的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