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学地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内涵和步骤
2.1 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2.2 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2.2.1 情景导入
在教育起步时段,教学者可以先提出一些感性的背景资料、在课堂中呈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学生在创设问题情境这一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感性体验,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重新组合并记忆相关知识。实践表明了,教师可以在给学生上新的一节课之前,先提供一个新旧知识有关的案例,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便于学生学习新知,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一旦原有的知识结构被激发,学生就易形成统觉。教学者打造出一个和谐、欢快、能激发学习者兴趣的学习情景,能为教育活动打造一个良好的起始,并和谐的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2.2.2 设疑探讨
教学者和学习者在这一环节中进行互动。这个环节的备课效果的好坏,对于上课效果好与坏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学者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层层设置疑问,在老师的启蒙指引下,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讨论,并活学活用现有储备的知识。学习者相互独立地探索和相互合作地交谈,在这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者所设置的问题要难度适中,最好在学习者的最近的发展区之中,与接下来的问题要紧密相连。
2.2.3 引出新知
温故知新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关键,教学者需要及时引导学习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这个梳理过程是一次积极而又主动地再学习经历,利于新知识的吸收巩固及加强记忆。指引学习者知识重新整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联系”与“综合”,引导学生经过其自己的思考,积极理解各个知识体系间的联系,既可对已有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加以提升,又可由知识的相似性进行归纳总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内化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学习者通过对新旧知识整合后能精确地体会理论知识的本质以及内涵,使之成为新的认知。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
2.2.4 迁移运用
在形成新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强化等活动来形成更完善地理认知结构。而能否把静态的知识应用起来,这与教师的教学指导效果有非常大的联系。比如教师在讲述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是如何形成的时候,强调:空气的大规模上升运动——水汽过饱和产生凝结而多雨;空气的大规模下沉运动——水汽凝结而少雨。学生内心可能形成一种:“气流上升就是多雨天气、气流下沉就是少雨天气”的想法。这样的知识可以迁移运用于气旋与反气旋、低气压与高压的天气中,学生可以推导出:“气旋或低气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雨;反气旋或高气压中心,气流下沉,少雨。”,这就是形成了“心理定势”的原因。学生可以通过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