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产生原因
2.2.1 幼儿自身的原因
首先,幼儿的认知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皮亚杰提出,幼儿思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2]在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过程中,幼儿通常只考虑自己的想法,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意见相协调。
在遇到同一件事时,由于幼儿认知上的差异,他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幼儿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只考虑眼前的事件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不去关心他人的感受。可以这样说,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认知特点。
另外,幼儿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皮亚杰认为在幼儿的童年生活中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幼儿还处于他律的道德发展阶段。他们看不到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总是依从他人道德判断标准。我们常常看到的冲突告状行为就是由于他们认为能够受到成人夸赞的遵守规则的行为就是好的,受到批评的行为就是不好的。
2.2.2 外部原因
首先,社会环境对幼儿冲突的产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现如今许多电视、广播等媒介中充斥着许多暴力的因素,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幼儿在发生冲突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这些画面中的言行。
其次,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可能成为同伴冲突产生的诱因。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空间和材料。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存在容量过大现象的幼儿园很多,在园所中的单位空间内,每个幼儿可以活动的面积有限。在活动材料的分配上,由于活动材料资源有限,有时幼儿只被分配到很少的活动器材,这种空间的高密度及活动材料的匮乏会直接影响幼儿之间积极的互动,摩擦冲突机会也随之增大。
精神环境则是指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假如教师以一种民主、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在冲突发生时,多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互动过程中则会更多采用适宜的方式。但假如教师是以一种专制权威的形象示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绝对的权威支配、干预幼儿的行为,那么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就会表现出胆小、懦弱的特点。幼儿又好模仿,他们会模仿教师强势的干预方式,从而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另外,家长的教养观念及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程度。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教育使他们形成任性,胆怯,依赖性强,自私,不合群等特点,不愿意和小伙伴做朋友,交往范围小。这些独生子女即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同伴关系。另外,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发生冲突时,往往在不知道缘由的状况下,或偏袒或惩罚自己的孩子,或早或晚地干预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这对幼儿交流技巧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