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理解可以给我自己甚至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在职教师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并且在实践中可以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2 低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分析
2.1 课堂问题行为的认识
课堂问题行为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会干扰课堂纪律,影响课堂秩序,阻碍课堂管理,降低课堂效率的一切举止和言行。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干扰其他同学,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违背校纪班规或者由老师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及一些羞怯、退缩等降低课堂整体效率的反应。
2.2 低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必定会带动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形式也随之发生着不可避免的变化。越来越丰富的教学形式正慢慢取代“教师教,学生学”的古法,然而课堂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完美上演。越丰富多彩的课堂越会吸引各种失误,这些失误与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与高年级有一定自控能力的学生相比较,又更增添了易产生问题行为的因素。
我国很多学者在小学低年级课堂问题行为方面的研究也表明,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问题行为在日益增加。更有研究者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会对其身心发展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对教师来说,问题行为必定会影响教师的情绪,打乱教师原本的上课节奏;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热情。如果采取的解决措施与产生这种问题行为的原因不匹配,将会导致课堂氛围转为对抗的形式,继而影响整个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