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由知识考核评价者向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转变
应试教育下考试分数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但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很不利。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改变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潜在因素的发展成为教师尤为关注的方面。现代教学理论指明,教师的主要作用已由讲授知识转移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教师的教学内容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而且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即使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耐心听学生说完。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源头,因此教师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必需的。
2.5 由忠实“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教书匠”,即在课堂中教师只是按照课程计划,参考书本教材,向学生复制传授课本知识,但这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新课改形势下,取缔教师只是被动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而成为校本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课程鼓励教师充分发挥灵活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新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过程应该是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和别人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在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这就意着教师同时兼顾课程的奉行者与课程的研究者的角色;课堂既是课程教学的实施场所,又是课程新理念的实验室;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