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地流转融资现状8
(二)农地流转融资中存在的问题9
四、农村土地流转融资新模式构建.13
(一)农地流转融资模式构建原则..13
(二)农地流转融资模式构建思路..13
(三)农地流转融资模式..14
五、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16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16
(二)加强金融监管..16
(三)建立风险转移机制..16
六、总结...188
一、引言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特有的土地与资本的交换方式。目前。党和国家已经提出, 在保持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以及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农民对其承包土地使用、占用、使用权抵押及收益流转等,允许农民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入股以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这样的背景下,农地流转融资应运而生。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试点联产承包责任责任制到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得到质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升,这一政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土政策的瓶颈制约效应愈发的明显。伴随着我国改革逐渐从“摸着石头过河”向“深水区”转变,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能够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适应的土地经营模式出现,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应运而生。但需要注意一点是,农村土地的流转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前提的,换而言之,无论土地如何流转,其流转的标的始终是土地使用权,并未涉及到土地所有权层面,集体仍保留土地的所有权,这是土地流转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 2、研究意义 由于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体制,近年来,城乡发展差距正在逐渐拉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农民增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而农地流转带来的农业规模经济效应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当前,国家正通过出台一系列新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流转的扶持力度, 土地流转正成为全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土地流转的兴起虽然较早,但由于缺乏政策层面的支持但以及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担保难、抵押难以及缺乏土地价值认定体系等是目前困扰农地流转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农村土地流转融资模式的研究,能够有助于破解我国农地土地流转困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让土地有序、规范的流转,作为解决农村核心问题—土地的方法,需要来自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但现有的薄弱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并无法完全满足土地流转的融资需求,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我国现农村发展阶段,根据目前我国农地流转融资的现状,探索和发掘农村土地流转融资新模式,构建符合我国农村发展阶段以及符合农户需要的农地流转融资模式,打破农地流转融资桎梏,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以及农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 由于产权制度的差异,在欧美等资本国家,并无农地流转这一概念,土地的流转就是土地的交易,主要包括“买卖、租赁,抵押”等行为。因此,国外学者一般是以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对土地进行研究,尤其是土地交易市场和交易方式的研究居多。 Arnab K. Basu (2002)指出,在土地交易中,租赁是土地交易的最普遍方式。土地租赁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最有效方式,比土地的买卖更加高效。[1]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基本符合的。 国外学者从农地产权制度、交易成本、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土地私有化并非农地流转的前提,明确的土地产权才是农地交易的前提。[2] (2)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大都认为农村的金融主体主要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组织和商业性金融三者组成。 Hans D.Seibel(2001)研究认为,非正规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中的规模和发展都受到部分限制,提出帮助其改进管理,走向正规化,从而进入到更为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3] Shahiur R.Khandker(2002)指出在农业发展中,正规贷款和非正规贷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4] Kellees Tsai(2004)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发现农户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仍然相当依赖,并阐述了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