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江苏淮安市为例,通过包括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的大小、贸易竞争优势指数高低在内的各项外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析淮安市近年外贸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找出外贸加工业在生产流程中的问题,从而给予其行业相匹配的合理的对策与建议,促使淮安市外贸加工企业持续向上、平稳向前、健康有效地发展,提升淮安市外贸加工业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上同其他行业相比之下的有效竞争力。 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 文献综述
近些年,淮安市外贸加工业在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出愈发重要,且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外贸加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上,因而如何发展淮安市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关乎着整个加工业甚至整个外贸行业的发展走向和发展空间。在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方面,魏世灼(2010)通过合理的理论基础研究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作出明确划分和重要性归纳,认为竞争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上 [1]。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来看,刘月兰(2010)通过效应的功能性探索需求条件的存在价值,发现基于人才、知识等客观主体优势影响企业内在驱动力,并关乎着相关集群效应的产生和在产业内的合理发展[2]。从贸易的组成方式上看,章艳华(2011)认为贸易方式虽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共同组成,但一般贸易为主要的贸易方式[3]。张洪涛(2011)认为民营企业在竞争力的提升上紧密围绕产业集群效应的有效掌控,产业成本、创新的应用、资源的采集等优势为一体,民营企业需要重视自身的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模式[4]。而集群效应在加工贸易中的合理表现能够使竞争力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受竞争外部环境限制,艾丽、杜丽萍(2010)通过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两方面,认为当下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在产业规则的调整和集群分布的规划上存在着相应的竞争 [5]。从品牌效应提升的方式看来,詹春龙、张慧(2010)以贸易进出口各项指标为依据,认为我国现今加工贸易的贸易形式和动态依旧严峻,因此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企业的创新、高效的管理机制以及政府的高度配合等方面高度相关联,附加值产品在企业生产中的提高,品牌效应的发展作用也不可忽视[6]。人力资本是国际竞争力要素条件之一,刘晏卓(2011)认为我国存在的区域性的经济差异现象尤为显著,其与人力资本的区域性存量差异的联系尤为紧密,企业产能的提高幅度与人力资本的有效运用呈现正相关模式[7]。从企业的竞争优势来看,李伟彬(2011)认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制度有利于竞争优势的发挥[8]。提高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的战略息息相关,郑岩恒(2013)通过战略视角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合理的企业文化的制定,企业在研发新科技的过程中需要从战略的角度融合企业的文化,提高企业的文化附加值[9]。总体而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在国家以及国际的竞争力与提升行业本身竞争力息息相关联,产业链的长度决定集群效应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因此研究淮安市外贸加工业的过程是探索其国际竞争力的过程。
3 淮安市外贸加工业面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3.1 生产加工规模
外贸加工业是淮安市劳动密集度相对较高的产业,其贸易的对外依存度较大,在淮安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淮安市外贸加工业规模较小,分布较为零散,即行业的密集度不高,多数的外贸加工业呈现出面对乡村的作坊式生产的现状,集群条件下表现较弱不利于淮安的产业向上发展。以淮安市清浦区为例,清浦区有城南乡和黄码乡两个乡,下设武墩、和平、盐河三个镇,有上千家大小不等的外贸加工作坊,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大多以代加工为主要加工形式,参加生产加工产业多数以大小不等的家庭式加入为主。与此同时,淮安市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较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相对较弱,低附加值的外贸加工产品出口种类形态单一,集中体现在:金属制成品、化工产品、木制品比重各占约一成左右,机电产品的比重占到三成,而外贸加工业中占大约25%的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家具的外贸生产、服装的外贸加工等。潜在的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层,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土壤和真正的源泉[2]。以点概面看来,淮安市缺乏规模较大的外贸加工企业,受外汇浮动影响,虽个体数量较多,由于接收的企业订单较少,以及较为单一的生产加工模式,使得淮安市出口产品的规模日益缩减,资本的回报率明显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