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2.1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念历程
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最早提出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在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同志就将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作为革命的重要任务。同志提出要在1970年前后实现工业和农业现代化。在随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历任中央领导集体在吸取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初步形成的关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绝不可完全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农业的发展要依靠政策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战略,通过政策调整生产关系,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由传统农业方式和传统农业体制向农业现代化迈进,要实现两个发展阶段;同志提出科技兴农论,通过新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建立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胡锦涛同志提出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城带乡,以工带农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应该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共同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2.2 江苏财政支持农业发展投入情况
农业的正外部性决定了农业发展需要财政支持的必要性,而发展现代农业的风险性和长周期性,要求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需要财政支农投入的大力支持[2]。从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看,2002~2012年间,江苏财政总收入从1483.68亿元增长至14843.89亿元,增长9.0倍;江苏省财政总支出从1049.31亿元增长至7027.67亿元,增长5.6倍,同期,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由59.55亿元增长到754.09亿元 ,增长11.7倍,江苏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比例由5.7%增长至10.3%。从上述数据分析来看,江苏财政支农增长速度明显比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同时也高于财政总收入速度,财政支农支出增长迅速,显示出江苏省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江苏省财政厅严格实施支农惠民方针,逐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颁布和执行支农政策,鼓励开发与推广农业科技,支持建立农业现代生产体系,支持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支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2.3 江苏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
江苏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江苏省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的省份,工业和农业、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2012年末,全省共有643.16万人从事农业活动,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69万人,每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拖拉机使用量为144.2台,省技术人员数量与农业机械水平与第二次农业普查时相比明显提高。2012年末,全省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4214.6万千瓦,比2007年增长24.2%;大中型拖拉11.59万台,比2007年末增长133.7%;小型拖拉机98.7万台,增长9.7%;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9.8万台,增长117.2%;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55.6万台,增长8.8%;联合收割机11.8万台,增长50.4%。见表1。
表1 江苏省2007-2012年农用主要机械拥有量及用电量
年 份 农用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大中型拖拉机 小型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