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②墙面虽可保证垂直度,但比较粗糙,尚须加工处理或做衬壁。
      ③施工技术要求高,无论是造槽机械选择、槽体施工、泥浆下浇筑混凝土、接头、泥浆处理等环节,均应处理得当,不容疏漏。
      ④制浆及处理系统占地较大,管理不善易造成现场泥泞和污染。
    (2)钻孔灌注桩围护体系:钻孔灌注桩刚度大,可以较好的控制变形,且钻孔灌注桩成桩直径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大,其适用的开挖深度范围也比较大,可灵活选择不同桩径以确保不同深度处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达到止水的效果,在钻孔灌注桩外侧一般需要采用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止水帷幕,以保证在基坑开挖阶段,坑外地下水不向坑内渗流。一方面防止坑外土体的沉陷,另一方面使坑内土体在开挖阶段保持较干燥状态,以利于施工作业。在上海地区通常选用的止水帷幕为双头水泥搅拌桩或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一方面起到隔水防渗的作用,同时,因其具有一定的宽度与强度,对围护整体效果而言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鉴于本基坑挖深较深,固不适合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体系。
    根据我们的综合对比: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围护形式。

    2-1-2本方案围护桩介绍
    本基坑的开挖深度中心主体结构区域为17.7m,其余部分为16.7m. 根据基坑不同的位置及周边环境情况分别采用如下的围护形式:
    1.一般位置16.7m挖深处:采用宽为1000mm的地下连续墙。整个连续墙的高度为36m。
    2.处于中心区域为17.7m挖深处:采用局部放坡开挖,做一些简易围护即可。

    2.2支撑体系选型
    (1)支撑
    本工程采用三道砼支撑。截面尺寸为900*900mm。
    ①混凝土支撑因为整体刚度较大,能较好的控制基坑的变形。
    ②混凝土支撑布置灵活,本次支撑体系布置即利用此特点,预留较大的挖土空间,方便施工。
    其中第一道支撑低于自然地坪1.4m,第一道撑与第二道撑、第二道撑与第三道撑的距离均为5.3m,自然地坪标高:-0.300m,三道撑的轴线标高分别为:-2.150m,-7.450m,-12.750m。
    (2)立柱  
    支撑立柱采用型钢格构柱4L140×14,截面为480×480,其下设置立柱桩,立柱桩为φ1000钻孔灌注桩,型钢格构立柱在穿越底板的范围内需设置止水片。

    2-3降排水体系设计
    本工程拟采用双滤头深井降水。因本基坑开挖较深且工期紧,如采用常规单滤头深井井点,浅层水降除速度较慢。为加快施工速度,考虑在基坑开挖深度的中间位置增加一个滤头,可较快降除浅层水,将第一道支撑的施工时间提前,节省工期。
    深井降水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土方开挖期间应保持降水施工不间断。同时还应配合坑外水位的观测。了解坑内外水位的差异情况。
    2.每日观测水位的变化,如发现水位变化>500mm/天的迹象,应及时通知设计、总包、监理等相关单位,分析原因,查找渗漏点。
    3.挖土施工时,必须对井管进行保护,以保证降水。
    4.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各连接部位密封、可靠不漏气。
    5.根据水位观测情况,控制降水井排水时间和时间间隔,控制真空泵抽吸力度。真空度一般控制在0.03—0.08Mpa之间,先期以小为好,后可逐渐适当增加。
    6.降水过程中应注重观测坑内外水位的变化,如有因为地下围护结构渗漏或其他不明原因而引起的坑外水位下降超过规定值时,应立即控制抽水力度或者停抽。
    7.在坑底混凝土垫层浇捣前后,根据降水实际效果,即可拆除降水井和输水管路,滤头拔除后的滤孔洞用砂石碎块填平夯实。
  1. 上一篇:超高压泵设计与质量分析开题报告
  2. 下一篇:三相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算法开题报告
  1. 高速液压冲击加载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2. PLC在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设计开题报告

  3. 铁路计轴器检测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4. 云南省瓦贡线公路设计开题报告

  5. 数控加工中心链式刀库设计开题报告

  6. 吸附式气动擦窗机器人设计开题报告

  7. 电路接插件质量自动检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8.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9.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0.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1.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2.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3.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4.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5.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7.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