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一.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提出和内涵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提出
    1992年,我国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共有12 条会计原则。2001年,财政部正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则有13 条会计原则。这次准则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出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国最早于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提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由于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非常频繁地使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地位,在细节上进行了完善。这是我国会计改革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
    我国的会计制度明显体现出“实质重于形式”的重要性,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当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其法律形式,而应该从经济事项的实质出发,进行会计核算。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无论是经济事项的法律形式,还是外在和人为形式是不能将其实质内容进行反映的,因此必须从经济事项的实质内容为依据进行核算,而不是其法律形式,只有这样,企业对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才更加准确可靠。

    1、    实质重于形式中的“实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质”指的是:经济事项的实质,也就是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内在规律、本质特征、发展趋势进行反映,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职能所在,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就是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诸如:现金流量表、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等,以此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目标是提供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核心的会计信息,所以说,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经济事项进行反映,这也是所有的会计主体应该坚持的原则。


    2、    实质重于形式中的“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中的“形式”指的是:经济事项的法律形式,一般来说,会计主体在开展经济活动中,对经济事项及其涉及的对象是否拥有法律和规章制度规定的所有权。就现在来看,为了掩盖真实的经济实质,人们往往选择法律法规方法来模糊大众的视野。一些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对其法律形式进行判断。

    3、实质重于形式是一种优化选择
    从根本来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强调形式和实质不同时,更加侧重经济事项的实质。实质对其形式起决定作用,形式是实质的一种反映。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经济事项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其法律形式和经济实质难免会产生不一致。为了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处理这些现象,对基本会计准则中的漏洞进行修正,以使会计处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处理以上问题时,主要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当经济事项的形式和实质内容不同时,因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经济事项的实质内容,那么在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其法律形式,更需要关注其经济实质。
  1. 上一篇: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识别与防范对策
  2. 下一篇:论会计欺诈及防范措施
  1. 舞弊三角形理论内部控制与舞弊公司预警

  2.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3. 论会计电算化在金融企业...

  4. 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

  5. 论量能负担原则在企业所得税法中的运用

  6. 试论会计文化的构成要素

  7. 论中小型会计事务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9.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0.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2.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3.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4.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5.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6.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7.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