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政府会计的基本含义及改革的国际背景
2.1政府会计的基本含义
对于这一定义,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学者有不一样的研究和见解。综合总结各学者的看法基本可以得出以下一种概念:即政府会计为一种监督反映和控制政府掌握及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的活动的会计。它的主要计量单位是货币,通过对政府财政及非财政资金使用过程和情况的连续、完整、系统的监督和反映,达到加强政府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效果,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它是政府管理活动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2政府会计改革的国际背景
政府会计改革的大背景是以新公共管理的变革为标志,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进行了新公共管理的变革。“新公共管理”主要是将企业管理的思想传入到公共管理活动中去,提倡以市场为基础,引进企业管理中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模式。企业化政府更好地迎合了市场的需要,该变革使政府会计能够更加明确预算的执行情况、反映政府的运营能力和财务成果,同时加强了对政府费用成本的支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国际组织的改革要求是其改革的推动关键。从1980年左右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市场逐渐成熟,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进行转换,这个是政府会计改革的标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其公共准则委员会以及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组织当前都在大力推行和积极倡导该项改革,其对各国进行会计改革都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个国家要想摆脱这个危机带来的危害,就得进行改革,而政府会计则最能提供有关政府的财务状况信息,所以要进行政府改革,加强对政府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对政府内部的或有负债、隐形负债准确衡量评价,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解脱公共受托责任。
3 政府会计体系建设基础
3.1 公共财政的改革
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已经逐步实施了多套重大改革制度,例如政府收取支付的分类、各个部门的预算情况、政府实施的采购、由国库集中实施的收支两条线、绩效评价等。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建设,政府职能已经从以前的切蛋糕式的分配方式和以资金为重点的分配方式向事前的部门预算、事中的部门采购和国考集中支付及事后的对资金动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和追踪问效转变[1]。为了让财政体制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改革要求加强政府管理的力度和对绩效作出评价,并由此形成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还要利用适当的定性、定量信息来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才可以建立反映政府的现金流量等的预算执行信息,又能反映政府运营绩效等的一系列财务信息的适应政府职能的会计体系。
3.2 政府职能的转换
政府职能转换是对政府职能的动态解析考察,其核心是政府各项职能构成及比例发生的突破性的变化,政府职能转换的变化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其体制的不断改进而产生的。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核心应是由单纯的经济管理职能向管理型、服务型、绩效型转换,加强我国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这种转换产生的前提是需要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和提高政府活动透明程度的措施,而这些措施都是以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作为支撑。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3.3 受托责任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