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理论概述
2.1 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定义
在中国工商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当中,对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有着比较合理的释义,即:因为会计人员安排不合理或人员管理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是实施的不到位、内外勾结或是外部诈骗等因素使银行遭受经济和声誉损失的可能性[1]。
2.2 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别
在会计运营操作的过程中,主要在下面几个流程中容易产生风险,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分别为:结算账户的支付、业务的授权管理、签发汇票和兑付的代理、人员轮岗制度的执行、系统管理、印押证管理、现金管理。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别,也以这些细节性流程的划分为主要依据。在实际的操作风险管理当中,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别的操作风险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控制他们。主要的风险类别及表现形式如下表1所示[2]。
表1 会计运营操作风险分类表
操作风险类别 主要表现形式
支付结算账户风险 大额现金异常支付风险、预留印章审核风险、卡、凭证挂失风险
授权业务风险 权利分配不合理或被授权的工作人员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审查职责
代理兑付和签发汇票风险 代理支付汇票风险及汇票签发风险
人员轮岗风险 轮岗人员没有在每次轮岗时划分自己职责范围,让轮岗流于形式
系统性风险 操作系统的不完善,存在漏洞
凭证管理风险 凭证未能妥当保管
现金管理风险 现金没有进行及时的查库整理,柜员需要每天封包检查
2.3 研究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意义
想要达到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目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控制,同时,还可以提高银行的资产管理水平。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管理工作主要致力于风险的防范、降低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等方面,这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将有利于银行达到提高自身价值这一目的。
商业银行实施会计运营风险控制的主要意义在于以下两点:一是:使得银行运行环境趋于稳定,工作人员可以有序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工作质量;二是:有利于会计相关部门责任的划分,即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就有什么样的职责,每个工作人员之间既是互相监督的个体,同时也是有着共同目的的整体。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加强风险管理工作水平,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增加隐形收入,提高银行资产管理质量。在风险控制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需要结合国外先进银行的工作经验,一方面需要积极地总结以往工作中的过失。在改正过失的过程中,控制各种风险因素,降低总的风险量,提高银行的资本周转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完善风险控制制度主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尽量避免被监管罚款,减少员工违规事件;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控制管理成本,降低这方面预算,提高盈利水平。
在以往的银行管理理念中,通常强调利润最大化,如此疏忽了控制资本以及风险,使得许多可以避免的风险被忽视,为银行的未来发展埋下了了隐患。所以,银行应当采取全面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积极改正以往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