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信贷与信贷监管
2.1 信贷的概念及基本程序
信贷即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它的特点是无抵押或依靠自己的名声获得贷款,从而保证还款[1]。信贷业务是淮安市工商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由回收利息,本金,扣除成本后的利润组成。
其主要程序是:建立贷款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及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与展期,信贷制裁等制度[2]。
2.2 信贷监管的概念及基本程序
信用监管是办理信贷业务的银行利用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发挥信贷的职能作用过程中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监察与督导[2]。按照信贷监管的主体,银行信贷的监管一般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主要由银行自身根据《贷款通则》以及银行相关政策规定,按照信贷监管的一般审查程序进行。外部监管则是由银行外部的监管机构执行,由银监会,银行业协会和社会审计等中介机构参与监督。
我国银行信贷监管一般信贷监管的程序可分为贷前、贷中、贷后监管三个程序。贷前监管主要是根据《贷款通则》以及银行相关的政策规定来确定借款人是否符合贷款资格以及贷款额度。《贷款通则》要求应该按照借款人的资金实力、资本结构、信用情况、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等要素,核定借款人的信誉等级。一般来说,银行主要通过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和信用报告以及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来完成这一调查。贷中监管一般由专门的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贷款人资料进行核实、评定,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贷后监管主要是由客户经理对客户贷款进行跟踪管理,对企业经营状况、盈利性进行深入调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确保企业及时还款。文献综述
2.3 信贷监管的必要性
2.3.1 银行信贷的经营环境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银行和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美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利率出现剧烈波动,物价和利率水平进一步大幅度上升,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经济泡沫的破灭使银行背负巨额不良资产。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国家进行金融管制的放松,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又使原来处于分散状态的金融市场紧密相关,出现了金融市场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局面。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了银行业经营风险,对银行监管的不断加强,促使银行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推进制度创新。
2.3.2 信贷监管的作用
银行监管指外界行政机构对银行的监管与督促,也就是行政机构为了保证财产安全性、防止不恰当的经营行为造成银行财产损失,从而实行的监管。实行监管的目的是为促进商业银行的有效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保持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3]。对商业银行执行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得到保护与发挥,经济得到稳定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的监管,使商业银行保持合规合法经营,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并同时提供适当的流动性,使得支付系统保持畅通。二是金融体系和存款人得到保护,通过对银行业务的监管,尤其是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控制,可以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保持在合理的条件下,可有效避免因金融危机引起的现金流问题。三是能够解决银行财务业务信息不透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