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又对有关资产的减值规范进行了书面形式上的弥补,随之颁布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涵盖有债权人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方面,这种迅猛的发展态势对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每一阶段的研究都给资产减值会计带来了更大意义上的创新和理论突破,在它的探索和使用方面也发展迅猛,现今为止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市公司计提的“四项准备”、其适用范围的推广以及2001年以“八项准备”取替“四项准备”的发展阶段。
2.2 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
资产减值:取得的资产的购入价格的应是一定有效的时期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但是,一旦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无法预料的情况,导致资产的历史成本和可回收金额不一致时,就认为资产已发生减值,账面价值与预期经济利益做差所得到的即为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会计:未来的资产可能流入企业的所有经济利益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相比较低,从而要确认、计量和披露资产的减值情况。
2.3 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基础
关于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指出,会计是将把资源受托者对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的信息真实可靠地传达和反映设为目标,而作为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历史信息的财务报告,则必须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么做的原因,与当前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是息息相关的。股份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使得许多企业必然要面临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割开来的现实需要,于是受托责任如影随形。而委托人的所有者在资本的价值方面下足了功夫,着重关注保值增值,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则需借助财务报告,它上面有效可靠地反映了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的历史情况。有了受托责任观的加持,信息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成为了管理者着力关注的重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是必需的。但是,这种观点认为,无需进行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毕竟,计量属性是属于一种对未来的控制,无法来反映企业的决策,,在有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使用受托责任观来对行为进行评价,是有失公允的现象。在提供资产减值信息时,若要使之达到百分百的可靠和真实性,是极为不易的,况且,计量属性的选择上会更倾向多种计量属性,该种属性并没有计入历史成本。总而言之,该观点下没有进行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必要。
而另一种观点,决策有用观下的财务报告更加倚重信息的关联程度,相较之下,对信息的精准和真实性,并未作出具体的要求,信息的时间跨度也很大,无论是未来过去还是现在都可能实现信息的分布,所以,多种计量属性在这里往往会被选择。这种观点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当前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资产减值因素存在向更普及,企业价值成为了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以供会计报告的参与和使用者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社会的迅猛成长,以及市场背景日新月异的变革,使得关联信息的需要度增进,资产减值会计的成长也在同一时间段得到了助推作用,并且在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影响下进一步完善。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这两种观点的出发点,都比较单一,导致这两个不同的观念经常争议不断。但从理论和实际出发,都不难发现,这两种观念是相互交集的,而非人为臆断的具有矛盾性或排斥性。ASB就曾明确指出了两种观点具有的融合性和交集性,这一具有开创性的表述论证了两种观念的加持下财务报告的完整目标方能形成。ASB认为,财务报告是要将主体财务业绩和状况等信息提供给一个大范围内的使用和参与者,以此作为目标,更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的经济决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