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摘要目的: 研究山茶科山茶属植物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 W. Chi叶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柱色谱、凝胶色谱、反相色谱等技术进行纯化分离,通过氢谱,碳谱质谱等波谱数据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花茶叶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β-乙酰-6α, 13β-二羟基齐墩果烷-7-酮(I),β-谷甾醇(III)19725
    关键词:金花茶叶子,3β-乙酰-6α, 13β-二羟基齐墩果烷-7-酮,化学成分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The non classical antibacterial functional factors from the  leave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Camellia nitidissima C. W. Chi leaf (Camellia Theaceae family).
    Methods: The technology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gel chromatography, reversed phase chromatography, the hydrogen spectrum, mass spectrum and carbon spectrum data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sults: 2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3β-Acetoxy-6r,13β-dihydroxyolean-7-one  (I), β - sitosterol (III)from the chloroform extract of Camellia.
    目录
    1. 引言1
    2. 实验部分5
    参考文献15
    致谢17
    附录18
      1  引言
    1.1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
        金花茶[1]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珍贵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的十万大山中兰山一带。对于生长环境要求比较苛刻,主要生长与海拔200-700之间,非常稀有,是我国的八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与银杉,珙桐等“植物活化石”齐名。在国外享有植物界的“大熊猫”、“茶族皇后”的美名。
    金花茶道[2]苦涩,性情温和,有着清热解毒,止痢的疗效,主治痢疾,疮疡。金花茶的药用价值最早记录于明朝的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中。在《药用植物辞典》、《广西民族药简编》、《中国防城金花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均有金花茶的药理记载。不过根据文献报道,发现国内外对金花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希望从金花茶中分离出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和活性化合物。
    1.2 金花茶的化学和药理的研究现状
    1.2.1 化学成分研究
       1.2.1.1 黄酮类
        陈全斌等[3]在金花茶叶中提取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并经过熔点,红外色谱仪,液相色谱仪,TCL与NMR分析,在金花茶叶中首次证实含有黄酮苷,这就是槲皮素苷元和山柰酚。
    1.2.1.2 多糖[21]
    田晓春[4]等对金花茶的粗多糖进行了分离提纯,得到了6个糖类组分,通过对各个糖组分分子构成的初步探究,发现主要是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构成了金花茶的粗多糖,此外还含有一部分果胶类物质,它的果胶物质组成为11%的鼠李糖与10%的葡萄糖。
    1.2.1.3皂苷[21]
    曾秋文[5]采用纳米超滤、超声波浸提、乙醚脱色、乙醇沉淀去杂等技术,以获得粗皂苷提取物,结果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皂苷,并且还有少量的茶多酚。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和聚苯乙烯大孔树脂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得到了含有半乳糖和葡萄糖的三萜类的皂苷。
       1.2.1.4 含量分析[22]
    林华娟[6]等分析金花茶的茶花后,发现金花茶茶花的粗纤文、粗蛋白、粗脂肪、水溶性糖和灰分含量分别为30%,5.6%,1.94%,39%和5.13%;金茶花中的茶多酚、黄酮类物质和皂苷的含量分别为4.42%,8.5%,7.0%;茶多酚、黄酮类物质和皂苷分别为金花茶叶片的2.1,37,1.4倍;文生素E和文生素C的含量分别是520mg/100g和90mg/100g。金花茶的花的各化学成分的含量与其叶片中的差别较大,另外,金花茶花中的生理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比重要明显比叶片高。
  1. 上一篇:群体感应中调节因子结合位点的功能研究
  2. 下一篇:细菌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1. 金鱼排氨率与温度及体重关系的研究

  2. 温度及体重对金鱼耗氧率的影响

  3. 重金属铬对三种植物种子...

  4. 聚季铵盐PDM对金葡菌的杀...

  5. 金针菇及杏鲍菇菌糠对四...

  6. 常州金坛市龙山公园绿化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7. 金不换内生菌的分离及多样性研究

  8.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9.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0.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1.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3.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4.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5.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6.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7.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