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负幼行为只发生在成年雌蛛中,并且幼蛛能与非母本雌蛛建立负幼关系。
2.1.2 雌蛛不同生理时期对负幼行为的影响
拟环纹豹蛛的成蛛期较长,且雌蛛可以一次交配后多次产卵,因此本实验进一步观察了交配、产卵等因素对负幼行为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a-d时期雌蛛对幼蛛的负幼率(左)与捕食率(右)
注:横坐标表示雌蛛的发育历期,纵坐标表示负幼率(捕食率),a代表性成熟但从未交配过的雌蛛,b代表交配但未产卵的雌蛛,c代表初次产卵并携带卵袋的雌蛛,d代表之前背负过幼蛛并正携带卵袋的雌蛛,柱状图表示负幼率平均值±标准差,一个点代表一次重复的数值。
根据图2的实验结果无法对雌蛛负幼时期作出判断,因为a-d四个时期均捕食率高而没有表现负幼行为,这和之前得出的雌成蛛具有负幼行为的实验结果相矛盾,因此本实验继续对c,d两个携带卵袋的时期的雌蛛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见图3。
图3 c-d时期雌蛛对幼蛛的负幼率(左)与捕食率(右)
注:横坐标表示雌蛛的发育历期,纵坐标表示负幼率(捕食率),c代表初次产卵并携带卵袋的雌蛛,d代表之前背负过幼蛛并正携带卵袋的雌蛛,柱状图表示负幼率平均值±标准差,一个点代表一次重复的数值。
以上的结果表明,雌成蛛的负幼行为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性成熟但从未交配过的雌蛛(a)、交配但未产卵的雌蛛(b)不存在负幼行为,说明交配与否不是雌成蛛负幼行为的诱因。初次产卵并携带卵袋的雌蛛(c)、产生过负幼行为并正携带卵袋的雌蛛(d)中部分存在负幼行为,说明产卵后的雌蛛能够产生负幼行为。然而,在携带卵袋的雌蛛(c、d)中,一部分蜘蛛表现出高负幼率,几乎没有捕食幼蛛;另一部分蜘蛛表现出高捕食率,几乎没有表现出负幼行为。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是“携带卵袋的雌蛛”处于一种从捕食幼蛛到产生负幼行为的过渡时期,但产生负幼行为的具体时期,以及初次负幼与再次负幼的雌成蛛对幼蛛的捕食率和负幼率是否存在差异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雌蛛负幼行为的周期变化分析
对雌蛛负幼行为周期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的雌蛛,其对幼蛛的捕食率和负幼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捕食率高时负幼率低,负幼率高时捕食率低。捕食和负幼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在雌蛛负幼时期(D时期)负幼率最高,捕食率最低;在A时期和F时期捕食率最高,而这两个时期都与负幼期相差较远
- 上一篇:葡萄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基线建立及抗药性分子机制
- 下一篇: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棉铃虫UGT41B3和UGT40D1基因敲除品系
-
-
-
-
-
-
-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