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Needham在《中国蜻蜓手册》附页中放有7张稚虫的图版,对各个科的稚虫形态做了简要的图示,但未作任何描述[6]。赵修复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春蜓分类》中对部分春蜓稚虫进行过描述[7]。1995年,赵修复在总结前人经验以及自己采集和饲养的基础上对福建省差翅亚目6科54属及均翅亚目11科28属提供了稚虫分属检索表。江尧桦根据蜻蜓稚虫的雌雄特征描述和鉴别了6种蜻蜓和豆娘的稚虫[8],还描述了北京地区的3种蜻蜓稚虫[9-10];徐奇涵描述了我国福建地区2种弓蜻属(Macromia)稚虫[11];张浩淼和童晓立等近年来描述了华南和西南地区11种蜻蜓稚虫[12-17]。随后张浩淼在2011年发表了博士论文《中国差翅亚目稚虫的分类学研究(昆虫纲:蜻蜓目)》[18],对蜓科、春蜓科、大蜓科、伪蜻科的多个种的稚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我国关于蜻蜓稚虫的分类研究正在逐步成长起来。
长期以来,传统的昆虫分类学主要依赖于物种的形态解剖特征、生物学性状和生物地理学信息等,关于差翅亚目稚虫分类研究的早期工作也是如此进行。但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遇到了一些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困难,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Artiss等用线粒体16S RNA和COI基因序列对蜻科(Libellulidae)3个属的从属关系进行了研究[19];Misof等应用16S和12SrDNA对差翅亚目内部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20];查岭生等[21]通过设计蜻蜓目COII全基因的非特异性引物,获得蜻科5亚科15属21种蜻蜓的21条COII基因全序列;张大治[22-24]等通过PCR及PCR产物的直接测序技术, 测定了差翅亚目蜻科的多个属、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约为576bp),探讨了蜻亚科多属的亲缘关系以及系统发育关系。PCR技术、DNA序列测定分析技术在差翅亚目分类研究中的可行性为其稚虫的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前进方向,利用分子测序方法得到稚虫的DNA序列,在基因库中或与成虫进行比对,为鉴定带来了更大的准确性与便利性。
本实验主要研究长三角地区差翅亚目稚虫的分类情况。对于采集或者通过饲养得到的差翅亚目末龄稚虫的标本,首先通过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将其鉴定到明确的属级分类单元,但无法确定具体的种级分类单元,然后通过DNA-COI分子测序方法获得稚虫的DNA基因序列,在基因库中或与成虫进行比对,确定最终的种级分类单元。对于完全确定的种类,本文选取4种常见种的稚虫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并根据现有稚虫标本拍摄了相应类群的形态特征图,分别是白尾灰蜻(Orthetrum albistylum)、红蜻(Crocothemis servilia)、黄蜻(Pantala flavescens)、玉带蜻(Pseudothemis zonata)。这4种都属于差翅亚目蜻科。其余所采的差翅亚目稚虫标本将在附录A中逐一列出,包括已鉴定出的种类和因为在饲养过程中死亡或是通过DNA-COI分子测序方法未能完全确定种级分类单元,仅按照形态学特征得到属级分类单元的种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标本
本研究所使用的差翅亚目标本材料为本人或实验室其他人员于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江苏、安徽、浙江省的多个城市进行野外采集得到的。
1.2 稚虫的采集与标本的保存
蜻蜓稚虫作为常见的水生昆虫,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种类的稚虫生活于不同类型的水域中,通常存在于湿地、池塘、溪流、河流等生境中。稚虫的采集主要使用D型网,在采集前要事先了解不同种类蜻蜓稚虫的生活习惯,根据不同的采样环境有目标的针对性采样。
稚虫标本的保存主要方法是将其直接装入放有无水乙醇的离心管中浸泡固定,-10℃保存,以便后续分子实验。每个标本都需注明采集的时间地点。一般对于差翅亚目的稚虫描述选择末龄标本,此时各方面的形态结构都比较清晰完整,特征明显。根据实际情况,若采样过程中准备饲养所采到的稚虫,尽量选择采集得到的较高龄稚虫,根据虫体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离心管,现场用离心管取水,将所采集的稚虫放入其中,并尽快带回实验室饲养,每个稚虫尽可能单独放置,以防在运输途中互相残食。
- 上一篇: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生防菌株筛选及田间效果评估
- 下一篇: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和功能验证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