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造成结果偏离实际较远的缺点,提高了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6]。
目前,对种子引发已有较多研究,多集中在种子萌发前处理、引发剂促进种子萌发的生理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体内激素含量的增加[7]。在种子引发过程中,常用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指标作为引发剂筛选指标,如何更有效的对种子引发效果进行筛选,还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项指标降文处理,采用最能代表种子生长的指标作为评价引发剂好坏的标准。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果砧1号”,由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实验于2016年6月到12月在南京农业大学蔬菜生理生态实验室进行,
1.2 实验方法
选择饱满度和大小一致的种子,用0.5% 次氯酸钠消毒5 min,用蒸馏水冲洗3次,然后放置于直径为9 mm培养皿中,每处理1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中放入50粒种子(3次重复),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加入20 ml配置好的引发溶液(引发液体需完全浸过种子),溶液分别为:SA(水杨酸)、GA(赤霉素)、PEG6000(聚乙二醇)、NaCl(氯化钠)、CaCl2(氯化钙),在20℃黑暗条件下引发处理24 h。
引发结束后,将种子用去蒸馏水冲洗2 min,用吸水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后并放置于吸水纸上,在25℃下自然回干24 h至初始含水量。然后将种子置床于9 cm的铺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放在GXZ智能型光照培养箱中进行25℃/20℃(白天/黑夜 12 h/12 h)发芽试验。每个培养皿放入50粒种子(3次重复)。
1.3 测定方法
每天观察统计发芽数并几率培根长,最后计算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5项发芽指标,初期统计天数(用于计算发芽势)为第5天,终期统计天数(用于计算发芽率)为第7天。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种子发芽势(%)=初期发芽种子数(第5天)/供试种子数×100%
种子发芽率(%)=终期发芽种子数(第7天)/供试种子数×100%
- 上一篇:洋葱四倍体气生鳞茎诱导实验
- 下一篇:菊花淹水响应基因CmRAP2.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
-
-
-
-
-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