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食物压力与温度对捕食者蝌蚪同类相食的影响 10
3.2.1 食物压力对捕食者蝌蚪同类相食的影响 10
3.2.2 温度对捕食者蝌蚪同类相食的影响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同类相食是同种个体之间捕食和互相攻击的现象,它在不同动物类群中普遍存在。同类相食的受害者付出的最大的代价是被同类吞食,它属于种内捕食的其中一种类型。在昆虫[13]、无脊椎动物[10]、鸟类[16]、两栖类[5]和鱼类[7]等各类物种中都有所发现和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同类相食现象可能会为同种的捕食者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包括提供营养物质[8, 11, 15]、促进种群进化[18]、减少种内竞争[19]等。但同时也承担一定风险,如攻击其它个体时受伤、接触某些物种特异性疾病和降低亲缘个体的生存[4,15]。
同类相食并不止由一种因素驱动,而是多种因素各自或相互作用的结果。亲缘选择理论表明,亲缘关系的水平在同类相食的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种群生活环境的种群密度影响个体之间的竞争强度。蝌蚪在这一方面表现出重要的行为的可塑性,从而对同类相食速率产生影响。如树蛙的蝌蚪在临时性湿地中发育,当它的种群密度很高时,集群中的竞争会增强并导致捕食同类的行为发生。然而,从受伤的同物种组织中释放出的化学警示信号可能会阻止潜在捕食者出现同类相食的行为[6]。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运动性能这一动物生活史的重要方面影响同类相食的相互作用[18]。行动特性不论在中间竞争还是种内竞争中都是起决定结果作用的重要性能。突发游泳性能预测绿毒蛙蝌蚪同类相食互相作用的实验证明了同类相食中的胜者往往具有更为优越的突发游泳性能。清楚运动性能的作用对于了解种群动态与其关联有所帮助,最终驱动种群形态学和行为的进化。
无尾两栖类作为一类常见的会出现同类相食行为的生物,但之前对其捕食同类的行为所进行的研究较少,近年开始有所增加。食物压力作为同类相食的一类重要驱动因素,对于不同的无尾两栖类影响都有一定的差异。在食物压力下,同类相食的行为往往贯穿于无尾两栖动物的整个生活史[2]。
因此,在对于同类相食方面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对于阻止同类相食的机制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在运动性能方面的研究还只局限于绿毒蛙这一物种,不具有普遍性[18];野外实验开展还是较少;通常是对无尾两栖类的蝌蚪进行研究,对其变态后幼蛙以及成蛙是否会同类相食的研究报道也不多等等。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就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无尾两栖类噬食同类的现象进行具体的研究,对于某一驱动因素在某一物种同类相食时所占的地位、产生的作用强弱以及与其他影响因子共同作用时是相互增强还是削弱没有十分确切的了解。因此在以上方面应该再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的理解不同因素对于无尾两栖动物同类相食行为影响及意义。
自然环境中,无尾两栖类通常会发生同步爆炸性繁殖,来限制个体之间大小和发育的差异,从而减少同类相食的风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tigerinus)也属于其中一种。通过在实验室人工条件下的研究表明,当在高密度条件下,蝌蚪与其亲缘个体共同饲养时,也经常可观察到同类相食现象[21]。在同类相食的相关研究中,已有将中国虎蛙作为模式生物对种群密度与亲缘关系对噬食同类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密度影响其蝌蚪的生长发育特性,但是亲缘关系却对此没有影响。高密度组的蝌蚪生长时间更长,潜在蜕变也更好。以上结果间接体现了种群密度对于同类相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类相食行为随着密度的变大而增多[17]。因此,虎纹蛙可作为本课题的模式生物,就食物压力对蝌蚪同类相食的影响进行具体的研究,以便能够具体了解虎纹蛙的在食物压力与温度影响下的同类相食行为,从而改进与优化养殖方式,有利于今后对于虎纹蛙培育、保护工作及种群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