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1.1.4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在30岁以下,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1.1.5我国糖尿病现状
糖尿病已成为全人类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目前我国已成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我国患糖尿病比例已超过10%,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属于并非单一病因索引起的单一疾病,并且无法根治。为探清糖尿病病因,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1.2 Isl1基因简介
胰岛因子1(Islet1,Isl1),又称为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1(insulin gene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1),于1990年由瑞典的Karlsson等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系RIN的cDNA文库中发现,并克隆测序。Isl1是一种多效转录因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组织细胞中作用于多种下游靶细胞基因,产生不同的调控作用。在胚胎时期,Isl1通过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或迁移功能,对运动神经元的分化、心肌的发育以及胰岛素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在出生后,Isl1在神经系统、胰岛组织中继续发挥维持细胞表型的作用,其表达异常与糖尿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Isl1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对胰腺的发育晚期及出生后的四种胰岛细胞得形成、增殖及存活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日本科学家在一次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对,通过对2834例糖尿病患者基因变异先关的分析,发现包括Isl1在内的多种基因的SNP都与原生型糖尿病的的发生相关。目前认为Isl1基因的变异可能与糖尿病发生相关,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仍未明确,由于Islet1基因具有高度的种属保守性,在人、大鼠和仓鼠中,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可利用小鼠来构建理想的糖尿病模型用以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