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或翻译或发表感悟或动身前往西方国家学习,中国遗传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科学家们用他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语言为当时落后的中国加入一粒粒催化剂,为中国的遗传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有的师从摩尔根,像陈桢[3]、李汝祺、陈子英,以及其他留学海外的中国遗传学家,像潘光旦、丁颖、赵连芳、冯泽芳、俞启葆、奚元龄、沈宗翰、谈家桢、戴松恩、蒋同庆、沈宗翰、郝钦铭、戴松恩、蒋同庆、郝钦铭、鲍文奎跟随李先闻、徐冠仁等。
他们有的翻译西方科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后继者的文献,增长国人对生物学的认知,有的回国后,从事教育行业,带动中国生物学尤其是遗传学的进步和发展。像顾复翻译的于1920年在《学艺》杂志[4] 上连载的孟德尔经典文献《植物杂交试验》。这是我国生物学者第一次阅读到的孟德尔论文的全篇[5]。
中国近代早期,遗传学的独立研究在中国本土开展的还较少,国人对遗传学的了解主要依靠翻译过来的各种遗传学作品,其中对孟德尔遗传规律介绍的书籍较多。但由R.Goldschmidt著,罗中洛所译,在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的《遗传学》则更多的关注了生物的变异问题,体现了作者的研究特色。
2 R.Goldschmidt罗中洛所译的《遗传学》
2.1 著作的主要内容:
本书共242页,十一章。
第一章 遗传特质 遗传素质与外界
提出遗传以种为范围研究:“人生人,马则产马,因生殖之作用,某一种之生物,皆将其种所特有之一切特质,遗传于子孙。”
以血液病家谱为例(军神之盾♂为男性符号,象形女神之镜与其柄♀为女性符号。),列出一家四代人的血液病图谱,研究其遗传性。
为正常了解关于遗传性及非遗传性之种种意义,作者又举一例,以大中小三种豆子为例,最终得出结论:“外观对于遗传上之性质并无何等指示。”又由混合种植结果推测其种类,引出现象型即表现型。
随后,作者又提出“纯粹之品种”,以犬类:豸犬、尨犬,德国牧羊犬,人类:非洲‘珍卡族’黑人为例,说明“纯种”的含义。
最后总结出:“外观的性质,实为遗传素质与外界境遇合力之结果也。”
第二章 生殖细胞与受精
首先介绍了细胞、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以及核内的特殊物质---染色质。
本书中将细胞增殖称细胞分裂,当时还没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这些专有名词。并将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像,称为种种分裂相。将减数分裂称作“在受精之前所必须经过之二次细胞分裂之谓也。”“对于新细胞,不可不正确分配,使各含有各个染色质颗粒之半。”
本章重点:受精过程。先引出精子,讲述精子细胞的构成,不同物种精子细胞的不同以及精子与卵细胞先表面融合成一个细胞叫受精卵细胞。
第三章 孟特尔遗传法则之根本事实
在本书中,R.Goldschmidt 没有直接引用孟德尔著名的豌豆杂交实验,而以紫茉莉的红白花为例。以杂交后代比例,红色:桃红色:白色=1:2:1,得“此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之一定物质,此后名之曰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反推亲代中红花、白花中含有桃红色花的遗传因子。
其次说明紫茉莉实验与孟德尔豌豆实验之间的差别:“紫茉莉之亲种,外观上为两亲特质之混合物,此亲种之表现型,适介于两亲之表现型之中间。”
并以蜗牛、血液病为例,说明遗传中存在显隐性特质,即显性性状、隐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