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目标 1.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和操作实验,感受、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
2.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中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初步学会用毫升作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 参考中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联系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小瓶(如眼药水瓶)或纸杯,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的量筒一个,矿泉水瓶和若干纸杯.
学生(小组)准备:滴管,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的量筒一个,一瓶矿泉水和若干纸杯,一定量的染色水,常见的一些容器如碗、杯、保鲜盒、小脸盆等. 课前实验工具准备充分,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让教师的教学思文得到充分发挥;实验工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通过展示这些实验器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
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升的概念:回顾旧知——情境引入
二、实验感知——认识单位毫升:引入单位毫升——感知单位毫升——观察几十毫升——深入体验毫升——实验发现进率——主动探索换算——估计体验容量
三、练习巩固——加深毫升认识
四、学习小结——回顾交流收获 1.通过已有概念《升》做铺垫,架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比较直观地帮学生建立起毫升表象;
3.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切入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符合以学生的事实认知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4.通过一堂课最后的练习与小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师教学.
1.2生本对话:阅读教材,感受新知;结合经验,建构新知
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前期的师本对话,还需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生本对话,即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立体化的解读.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思文不断地碰撞、扩散,对数学教科书中许多形形色色的数字、图片、生活小常识等产生大量的奇思妙想,然后不断地思考、询问、理解,形成新知.再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新知与旧知的有效整合,在头脑中建立自己特有的知识框架,这有助于对教材的后续学习,为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的前一天晚上,教师让学生自己预习书本,并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第二天上课前,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全部整理出来并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再次阅读书本解决所有问题:
问题1:在此之前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 上一篇:中学教材中若干数学约定的合理性分析
-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
-
-
-
-
-
-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