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无线局域网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访问点(Access 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 1999年,加上了两个补充版本: 802.11a定义了一个在5GHz ISM频段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的物理层,802.11b定义了一个在2.4GHz的ISM频段上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1Mbit/s的物理层。1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苹果公司把自己开发的802.11标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业界成立了Wi-Fi联盟,致力解决符合802.11标准的产品的生产和设备兼容性问题。 802.11标准和补充。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 工作在2.4GHz)。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 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802.11e ,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S) 的支持。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nteroperability) 。  

    802.11g,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h,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 和室外(outdoor) 信道(5GHz频段) 。

    802.11n,导入多重输入输出(MIMO)和40Mbit通道宽度(HT40)技术,基本上是802.11a/g的延伸版。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802.11b+的技术,通过PBCC(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技术在IEEE802.11b(2.4GHz频段) 基础上提供2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属于德州仪器)。1.2 无线局域网的研究现状

    IEEE802.11委员会于1997年6月制定出全球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相继推出了新的高速标准80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准,之后又推出了相当于前二者的混合标准802.1lg,使得WLAN的速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自从1977年第1个民用局域网系统ARCnet投入运行以来,局域网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技术价格方面的优势,获得了成功和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数据网络领域中基于宿主机的最流行的网络连接形式[2]。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的广泛应用,为了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由固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WLAN的发展。目前,在无线标准和规范方面,由不同厂商支持的不同标准和规范争夺激烈,主要有IEEE 802.11家族、HomeRF、HyperLAN2以及蓝牙技术等,它们各有特点其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

    1.3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构成

    IEEE 802.11网络由移动终端(STA)和无线接入点(AP)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无线LAN,使得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对高层协议透明。IEEE 802.11标准支持两种拓扑结构[3]: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网络和扩展服务集(ESS)网络。这些网络使用一个基本构件块,802.1l标准称之为基本服务集(BSS),它提供一个覆盖区域,使BSS中的站点保持充分的连接。一个站点可以在BSS内自由移动,但如果离开了BSS区域就不能与其他站点建立直接连接了。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当一个BSS内的所有终端都是移动终端并且和有线网络没有连接时,该BSS称作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如图1-1所示。IBSS中的所有移动终端都可以相互自由通信。IBSS是最基本的802.I 1无线局域网,至少包括两个无线站点。IBSS没有中继功能,一个移动终端要想和其他移动终端通信,必须处在能够直接通信的物理范围之内。因为IBSS不需太多规划就能被快速建立,所以常常被称为特别网络(ad hoc network)

  1. 上一篇:FPGA与DSP的3mm主被动复合探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 下一篇: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
  1. AdHoc立方星无中心自组网络...

  2. 基于LTE的OFDM无线传输链路设计与仿真

  3. matlab数字测频算法的仿真和研究

  4. 孔缝耦合对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CST仿真

  5. HFSS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6. 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研究

  7. 35GHZ毫米波波导功率合成器的设计与仿真

  8.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9.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0.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1.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2.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3.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4.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5.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6.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7.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