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环境可谓瞬息万变,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公益慈善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全新、高效的慈善方式——网络慈善的兴起,并在我国慈善事业常态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慈善这一崭新的慈善形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活跃在互联网上,慈善活动不计其数,但是对于网络慈善能够搜集并充分利用的资源有哪些,各种类型的慈善活动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进行运作,什么样的人或组织在从事这些公益慈善活动,活动取得的效果如何,网络慈善组织的监管以及治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却了解甚少。28932
国外文献综述
.1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载体,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国外已经很多学者针对互联网的利弊两面进行对比研究,各抒己见。在支持者的眼中,互联网可以称得上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无论对人们的生产方式或者生活形式它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巴洛(Barlow,2004)认为,当前形成的网络空间,使得全球民众拥有一种史无前例的沟通关系,“我们将在赛博空间中创造一种新的精神文明。”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2001)曾提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正在酝酿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即网络社会。 尼葛洛庞帝(N-Negroponte)认为互联网络将带领人们进入“比特时代”,形成数字化的生活方式。 然而另外有部分学者则提出了多种悲观论述,互联网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却也有同样的概率对人类社会生产造成消极的冲击,比如人情的淡化,实际交流缺失等。就网络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影响这方面,斯洛卡(MarkSlouka,1996)曾指责网络带来了社会关系的非人性化,他认为虚拟的网络会淡化人际关系,更有甚者则借助互联网逃避现实生活。 有别于以上两种看法,那些中立者则只把网络视为一种工具,他们强调网络使用恰当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态度,人在使用网络这一工具时有着很强的自主性。论文网
.2 网络慈善
Brainard将网络慈善组织界定为由民间或者个人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发起的慈善组织(Brainard,2004)。 Smith早在2000年就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将会促进志愿部门数量的增长。 事实表明,互联网技术在促进慈善事业多样化发展进程中确实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Rigby(2008)等人认为新媒体技术在慈善组织动员青年人参与到社会公益这一环节具有很大的优势。 Julius Jillber(2003)认为慈善公益网站的建设对于促进捐赠行为的发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指出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慈善公益网站能增加成功捐助的比率。 Michael North(1999)则认为互联网强大的组织和匹配功能够使捐助双方因为较小众的主题和缘由结合起来,使捐赠者的物资找到匹配的对象。 这些学者从互联网对慈善志愿形态的影响,媒体技术对青年人从事慈善事业的动员,以及网站建设对捐助成功率的作用以及互联网在捐助者和受助者双方之间的纽带作用等多方面论述了互联网日益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国内文献综述
1 关于网络组织的研究
国内有很多学者从网络组织的特性出发分析网络组织相比较于传统组织形式的优势,并且推测了其发展前景。罗仲伟(2001)认为,网络组织基于自身无可替代的特性相比较于传统组织形式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克服传统组织形式固有的弊端。网络组织凭借传统组织形式所不具备的特性适应了信息社会的特殊要求,所以网络组织将是组织未来发展的可能途径。 吴伟和孟延春(2007)在调查分析北京7家非营利组织之后发现,互联网的普及对非营利组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加快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促进信息交流、改善组织的内部管理和降低组织运营成本。互联网的普及对于不同规模的非营利组织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规模较大的组织优势更加明显。而草根非营利组织可以借助网络提升自己的公众知晓度、网上口碑和社会声誉等。同时,利用便捷的网络载体,非营利组织还具有开展电子慈善公益的潜能。[1]张志祥(2009)通过以“多背一公斤”为个案进行剖析发现,网络草根组织和传统非营利组织相比较,二者在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工作方法及运作机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通过研究指出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类组织要素构成上的不同。
-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单室双推力发动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
-
-
-
-
-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