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在2004年中国电影体制改革之前,贾樟柯处于地下生存的窘况,很少受到主流学术界的
关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有关贾樟柯及其作品的文章仅有21篇。2004年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后,贾樟柯获得正式导演的身份,回归文化主流。此后,学术界对贾樟柯电影的研究在数量上有了可观的增长,但深度的研究依旧缺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显示,2004-2008期间研究贾樟柯及其作品的论文多达300余篇。此外,专门研究贾樟柯及其作品的硕士论文也有10余篇。这些论文重点关注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形象、他的电影的美学特征论文网、叙事艺术、摄影技巧等等。综上所述,贾樟柯是一位世界级、大师级的导演,学界对贾樟柯及其作品的系统的、有深度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例如,专门分析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论文寥寥无几。本论文不打算面面俱到地对贾樟柯的影展开研究,而是重点关注贾樟柯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分析女性人物群像,审视当代中国经验背景下的女性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轨迹以及心灵的蜕变。44315
我已按指导老师的要求看过以下参考文献资料:
[1]贾樟柯.贾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程李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4]程青松.后现代电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5]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6]陈思和.中国电影当代文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戴锦华.隐形书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9]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程青松.电影手册[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