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关研究的现状 对比以往文献的研究总结,发现对农民工职业流动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归纳起来有以下:农民工的职业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隔离,其中男性更多的成为产业人,而女性从事办公室文员和服务行业的机会更大。两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职业选择的代际差异产生由于两代农民工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而带来的在职业选择上存在差异。52692
人力资本是农民工获得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受教育程度、正规培训和技术等方面对农民工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有重大影响,是其成为管理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司职员的重要条件。
农村政治资本的积累对农民工在城市的职业获取几乎没有影响。(符平,唐有财,江立华,2013)。即在农村是党员、村干部或者是有过参军经历的农民工在进入城市求职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优势。
职业流动基本上是水平流动,工作待遇和级别的改善不明显,且职业流. 动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李强,1999)。
农民工职业流动经历呈倒“U”型分布:在曾经经历过职业动的农民工中约23.1%的农民工经历过一次工作转换,有超过30%的农民工经历过两次甚至更多次的职业流动。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年限的增长,该群体的职业流动经历并不是一种单调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态。(纪韶,王珊娜,2015)。
有研究关注了农民工的职业转换和地位获得,认为农民工的非市民身份是造成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关键因素(项飚,2000;Solinger,1999)。
社会网络视角是诸多学者研究农民工主体时所采用理论分析框架。在诸多学者之中,当属刘金枚所运用的社会网络视角较为深入,在他的研究之中指出,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诸因素中,只有“与中介关系类型”和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有关。
研究的发展趋势
社会形态的发展,加速农民工这一主体大批量的渗透到人们的城市生活中论文网,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动态、生活状况、工作变动等方面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民工作为社会向上发展的助推力,辛勤劳作的身影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温饱,而更需要城市人对待他们的认可和接纳,我们理应对这一特殊群里的关注度放得长远。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成就,这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工这一群体进行了研究分析,有的从两代农民工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有的从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类型进行研究,有的从农民工职业流动轨迹以及农民工的流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但是全国每年都存在大量增长的农民工,其职业流动与其自身发展等许多方面尚未被人们认知,并且影响其职业流动的因素也还未完全被统计分析出来。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是否超前不仅仅看其经济,政治,还需综合衡量多方面的实力,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设也将农民工这一主体包括在其中,因此,我们需要对农民工这一群体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在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化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增强大批量城市主力军对城市建设的助推力和贡献力。农民工作为城市化产生的伴生名词,有城市的地方就会有农民工的出现,农民工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离开故乡进入到城市打工谋生存,其中有着诸多原因,也许他们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而流动到城市,也许是因为到城市打工所获取的经济效益比在农村务农所获取的经济报酬更高,亦或是为了给下一代营造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而流动到城市。职业流动是衡量个体社会地位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农民工社会地位的变化,从而考察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能性。(许传新,2010.06)。每年大批量的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城市必然对他们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以农民工作为主要研究主体,对他们的生活,自身的发展,影响他们职业流动的因素的分析以及他们职业流动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