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出面以社会保险的形式组织的、向农民提供因生病、受伤或生育所必需的医疗服务及经济补偿的制度,它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和社会性等特征。社会医疗保险的基金来源于国家、集体与个人3方面,通常个人只需要承担小部分的费用。
(3)市场主导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商业医疗保险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在医疗保险市场上,卖方是指赢利或非赢利的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或民间医疗保险公司;买方既可以是企业、社会团体,也可以是政府或个人。商业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参保者个人及其雇主所缴纳的保险费,一般而言,政府财政不出资或不补贴。
(4)社区合作医疗保障模式
社区合作医疗保障模式,是指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通过群众集资建立集中的医疗基金(政府通常也给予一定补贴),采取预付方式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基本医疗保健措施。中国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和泰国的医疗保险卡制度,是社区合作医疗保障模式的代表。
2.3.2国内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2003年,政府开始在试点地区逐步尝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护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农合实施至今,已经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整体态势进展良好,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2729个县 (市、区)实施了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8.15亿人,参合率为 91.5%。总体来说,首先,新农合制度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第二,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第三,提高了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水平。第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第五,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就医经济负担。
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就医难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如:宣传措施不到位,农村医疗保险筹资难度大,农村医疗服务资源匮乏,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经办机构缺乏科学设置编制和专业人才、经办机构经费较为紧张,合作医疗运行成本较高,新农合相关法律法规数量少、层次低、立法分散、内容不健全,农村医疗保险法律救济制度尚属空白。对此,有学者提出如下对策:1、加大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2、确定合理的筹资水平和筹资方式;3、改革农村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4、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督和管理;5、提高立法层次,构建以“农村医疗保险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6、强化农村医疗保险相关机构的法律职责;7、建立农村医疗保险法律责任制度;8、加大对合管办的投入;9、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
2.4研究假设
根据以上回顾和分析,笔者提出如下研究假设:(1)青壮年的参合率可能偏低;(2)新农合宣传工作可能不到位;(3)新农合实施后,乡村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可能有所改善;(4)新农合后,药品价格可能下降;(5)返钱报销手续可能比较复杂;(6)家庭经济情况会影响参合率、影响参合缴费要求、影响主动就医意愿、影响对新农合的评价;(7)参合后,农民就医难就以贵问题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