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老子还用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前后等概念将对立统一的范畴加以说明。如《老子》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是对立统一的经典名言。此外,《老子》的辩证法,还提到了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详见附录第751十三章和751十四章)。《老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朴素辩证法的重要结晶。
    2、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第一个提出“道”这个概念的便是《老子》, “道”是事物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内在力量便称之为“道”,“道”的内涵丰富,可以被人们描述、认识、掌握和加以利用。这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观点,是中国哲学的一大进步,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3、清静无为的思想
    《老子》提出“道”这个客观规律之后,就提倡“无为”的方法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客观规律,不违背规律办事。第三章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按照规律办事,那么就没有不成功的。这里的无为就是是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
    (四)《老子》的历史地位
    《老子》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经久不衰,其思想的博大、语言的精深,内容包罗万象,历久弥新。哲学家称其为东方哲学的经典,政治家称其为治世名言,军事家奉其是一部攻防战略的用兵指南,史学家认其是一部先秦文化的结晶,阴阳家视其为推演天机的秘鉴,养生修道者视其为益寿延年之妙法,凡夫俗子则喟叹其玄之又玄。但从总体上看,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当今和将来仍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1、《老子》对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中华文明萌发于先秦时代,从大致的时间上看,老子略早于前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自其而后的前秦诸子虽有百家争鸣之说,虽然这些学派的观点和学说各不相同,但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老子》的影响。儒家创始人孔子曾问礼与老子,老子告诫孔子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而庄子更是继承和发扬了道家的学说,形成老庄哲学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归本于老子之言底毁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以天道言人事,在孔子那里难于找到,而在《老子》中则清清楚楚。这说明其思想体系的建构也受到了《老子》的影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更是对《老子》推崇备至,在其著作《韩非子》一书中《解老》和《喻老》是直接关于《老子》的,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解释《老子》的文字。
    理学也接受了《老子》的一些思想。理学家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去物欲之蔽,则清明而无不知”[2],这与《老子》中的:“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体道方式极为相似。
    传统文化中更是将老子神化,老子在历代传说中被神化为太上老君,或者说神话故事中的太上老君的原型就是老子。《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等等等无数话本小说中的三清、太上老君的形象就是老子的神化形象。
    2、《老子》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老子》中有许多关于治国的论述,《老子》中的思想,在西汉初年被应用到政治生活中,汉初萧何、曹参在治国时"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前汉书•刑法志》)。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依然也是以道释儒,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中说:“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此人主所以法无之行也。”、“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无声,静而无形。”这些话都体现了《老子》中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1. 上一篇:论孟庆武诗歌的艺术特色+文献综述
  2. 下一篇:朝鲜语和汉语言对比研究
  1. 中日两国《西游记》为主题的动漫作品比较

  2. 《聊斋》中痴情书生乔生孙子楚形象

  3.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特征和语言特色

  4. 陈三聘词《和石湖词》研究

  5. 论《1Q84》中青豆的人物形象塑造

  6. 王安忆《长恨歌》社会热...

  7. 论《呼啸山庄》中的艺术特色

  8.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9.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0.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1.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3.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4.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5.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6.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7.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