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弘扬一统观念
纵观历史,秦朝一统春秋战国四分五裂、战乱频繁的局面,但又因暴政严苛,很快就被农民起义推翻。短命王朝结束之后,虽然西汉初在名义上统一天下,但由于中央实力薄弱,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丝毫没有改变。汉初自贾谊起,就不断有人提出要削弱诸侯的地方势力,实现中央王朝一统天下的主张。正如后来唐朝的白居易所提倡的“诗歌合为时而作”,文学创作在封建王朝时期大多为政治服务,是封建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政治附庸。当然汉赋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体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最强音。司马相如是汉赋的杰出代表,赋家文学侍从的身份和地位[5]94,决定了他是在汉赋中反映出汉王朝一统观念的第一人。
(一)中央与诸侯对比
在赋中,作者明显怀有用中央王朝的强大与诸侯相比,并使之黯然失色、相形见绌的意图。《子虚赋》可以看做是诸侯国的自我实力的展现,而《上林赋》则牢笼宇宙中的万物百态,可以看做是中央王朝的盛世景象。行文总体采用对比夸饰的手法,形成三重对比,一重高过一重,从而使文势达到巅峰,突出中央王朝的强大实力,使诸侯国黯然失色,相形见绌。《子虚赋》中描写楚王游猎的场面,如“楚王乃驾驯交之驷,乘雕玉之舆弓不虚发,中心决眦,洞胸达掖,绝乎心系”,骈散的句式,连续的动作动词,肆意的铺排,极力的夸张,尽言楚王游猎云梦的盛况,大有炫耀自夸的意。乌有先生代表齐国,当然也不甘示弱,先是批评子虚“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糜”的做法,而后又极夸齐国地域之辽阔,物产之丰富,国势之强大,旨在压倒楚国。《上林赋》中也描写了天子游猎的空前盛大场面,如“乘镂象,751玉虬弓不虚发,应声而倒。”整体行文无论从选词还是句式上,都营造了一种恢宏的气势,大气磅礴。一系列贴切的动作如一线相贯,三言、四言的句式顺流而下,气贯长河。三言句式,短促有力,使气氛瞬时富有紧张之感,不仅在场面上的恢弘盖过楚国的云梦,而且在气势上也盖压群雄。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极力铺排场面,从行文的篇幅上就已经占据优势。作者借用自己可以看见的、可以想到的恢弘巨丽之美来尽情夸饰,尽情盛赞当朝天子的英明伟岸和帝国的繁盛形象,从而使诸侯国顿时黯然失色,相形见绌。
(二)强国精神与诸侯的斗富竞侈相比
从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整段《子虚赋》都在刻画诸侯的代表如何盛推侯国的富有,地域的辽阔,物产的丰富,国势的强大,奢言淫乐的侈靡。当然,在文章的最后,乌有先生还提到齐国亦重精神、尚道义。《上林赋》则显然反映了作者的倾向,在前文大量的叙述铺排之后,作者笔峰一转,开始转入劝诫统治者不要沉迷酒色,荒淫无度。这其实也顺承了司马相如的安排,即主张“讽劝”。气势宏大的铺排渲染过后,再突转到讽劝天子节俭、尚德、行仁义。此处设计精巧,借天子酒酣,幡然醒悟“嗟乎,此大奢也”。后文则又如“地可垦辟,悉为农郊”。“发仓廪以救贫穷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如此种种,讽谏之语较为婉转,而对于齐楚诸侯,则义正言辞,不啻一份直斥藩王“不务明君之义,正诸侯之礼”的汉武诏令。亡是公此番说辞,为汉天子与大汉帝国的内在意志立言,进一步表达出远离奢侈而务求建立礼仪秩序的时代要求。从另一个层面上,也和诸侯国的斗富竞侈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显高下迥异、君臣有别的意图。作者对强大帝国形象的塑造,完全是对天下大一统的颂歌。作者用尽心思想凸显的,就是中央王朝的中心地位和绝对权威,并由此实现对大一统观念的诠释和宣扬
- 上一篇:论纳兰容若词作的主要内容
- 下一篇:邵远庆小说的叙事策略
-
-
-
-
-
-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