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论述的是我国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诗歌中的民族风。本人通过研读余光中的诗歌,试图对余光中诗歌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题材选取和格调体现这四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寻余光中诗歌中的深层韵味,对祖国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对推进现代诗歌汉文学美的风格构建具有借鉴意义。67272
毕业论文关键词:余光中;诗歌;民族风
Abstract: This essay mainly discusses how the national style is used in Yu Guangzhong’s poems as a present Taiwan’s poet in our country. I attempt to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hor’s views in language style, artistic techniques, topic selection and style reflects by reading poems of he. Then probe the deep connotations of Yu Guangzhong’s poems, deeply lov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ountry and nation, and the reference of advance national literature build of present poems.
Key words: Yu Guangzhong;poems;national style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的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及翻译家,他是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创作的成就最高,在我国当代诗坛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余光中深谙祖国的民族文化,在其毕生的诗歌创作中,始终没有丢失自身所独有的民族风。所谓民族风,是指诗人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特色,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珍贵宝藏。这正如余光中自己所说:“从我笔尖潺潺流出的蓝墨水,远以泪罗江为上游。在民族诗歌的接力捧中,我手里这一棒是远从李白和苏轼的那头传过来的。”[ ](P3)可见,他十分重视民族古典诗歌,并将其作为诗歌创作的本源,融西方于传统,融现代于古典。他诗歌的民族风集中表现在眷恋故乡故土,挚爱传统文化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上。这些蕴含浓厚民族风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对民族文化的敬仰、继承和认可,凸显和捍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论文网
一 语言风格:古典美与音乐美巧妙结合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是一名优秀作家所不可或缺的。在余光中少年所受的教育中,古典文学所占比重很大,这着实影响了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和文艺思想。从余光中的文艺评论来看,我们亦能真切地察觉到他对民族传统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推崇与热爱。他21岁离开大陆去台湾时,古典诗歌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他,并坚持不懈地推崇传统古典诗歌,他认为古典诗歌语言极为简洁、纯净、凝练且蕴含朦胧、迷离之美。他十分重视钻研和学习古典诗人的语言技巧,赞美王维、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灵活严密的空间结构,首尾相接的整体布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欣赏杜甫诗歌创作中虚实转换,主客观替代的奇特句式。所以,余光中的诗歌中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多变的句法节律,就是诗人长期汲取和变革古典词汇语言的体现。例如:《烛光》中,“看蜡炬成灰∕不久我们亦成灰”,化用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见桂义斯》中,“偏是落花的季节又逢君∕海景纵好非江南的风景”,从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变革。余光中把古典诗词的意蕴灵活的运用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展现了诗歌语言风格中蕴藏的古典美。
“诗无音乐性,简直是与花无香气,美人无眼珠相等。”[ ](P178)余光中诗歌的语言风格富含独特“东方韵味”的音乐美。在古典诗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双重影响下,余光中对诗歌的音乐性非常重视,诗歌着力表现出和谐、均匀的音乐美。诗人曾说过:“意象与节奏,原来是诗之感性的两个要素。节奏感与音调感可能因人而有小异,但是诗人而缺乏一只敏感的耳朵,是不可思议的。音调之高低,节奏之舒疾,句法之长短,语气之正反顺逆,这些,都是诗人必须常加试验并且善为把握的……我认为,凡是成功的现代诗人,没有一位不是在音乐性上别有建树的。”[ ](P302)这种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上,使诗歌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是诗的呼吸和心灵。例如:《碧谭》中:“如果碧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八点半。吊桥还未醒∕暑假刚开始,夏正年轻∕大二女生的笑声在水上飞∕飞来蜻蜓,飞去蜻蜓”[ ](P173)。诗歌中的“影”、“顶”、“醒”、“轻”和“蜓”,韵脚整齐、乐感和谐。诗人巧妙地营造出朦胧的意境,表达了淡淡的忧愁和深深的爱意。又如:《乡愁四韵》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诗歌多次重复“长江水”,舒缓的节奏增强了诗歌“愁”的浓度和韵律美。这种朗朗上口、掷地铿锵的音乐美,有助于烘托诗意,抒发诗人的情感,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审美性。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