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白居易在极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中度过,我们可以断定这种生活状态严重影响了白居易日后正常的仕途递进之路,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认为,虽然这对于一个仕宦之人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但是对于成就一个现实主义文学家的积极影响同样不言而喻。
(二)白居易的青年仕宦之路
贞元十五年,白居易在宣州(今属安徽)通过乡试获解入京,那时他已经29岁了。第二年他又应礼部试以第四人登进士第。可以说白居易仕途的开始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元和五年,白居易在长安做校书郎,政治上和文学创作上双丰收的时期,建言献策甚是积极,同时他的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讽喻诗的数量大大增加。也是这时,白居易的人生出现了转折点,白居易的母亲去世,他便去职丁母忧。当他重回官场时,便大不如前了。他一再被贬,在江州停留了很久才于穆宗继位时重新被召入朝。虽然境遇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朝政并不景气,他对政事的热情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就在长庆二年,白居易终于自己请求外出为官,到杭州做了刺史,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白居易的江南情结。白居易自请外任的心态已然和之前被贬外任的心态大有不同,他怀抱着一种闲适而外物的自得心境完成了年少时“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的心愿。
任职杭州期间,白居易将在朝堂上未尽的政治抱负化为对当地百姓有益的切实功绩,在这里,年少时便有的江南理想不仅得到了实现,他还尽情的享受山水,感受自然,在远离朝堂的自然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