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摘  要:诗歌创作中对四季的描写,素来以春秋居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秋季气候、环境的独特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客观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主观上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独特感受。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人们对秋季的独特感受。在我国文学发展中,悲秋的思文早在《诗经》中就已有了雏形,后又在《楚辞》中发展成型。唐宋是诗歌盛世,秋的主题也是频频出现,其特点总体上概括为唐诗扩大了秋的主题,宋词深化了秋的主题。可见,秋的主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深的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925
    关键词:唐诗;宋词;秋
    The Interpretation of Autumn in the Poetry of Tang and Song
    Description of the Four Seasons in poetry, has always been mostly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partly because of the unique changes of autumn climate, environment, objective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unique feeling because people on the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two, forming a unique feeling of autumn.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literature, and autumn thinking as early as in the Book of Songs had to take shape, and development forming later in the Songs of the South. Tang and Song are poetry Saatchi, The autumn theme also appeared frequently, It features outlined in general Tang expand the theme of autumn, Song deepen the theme of autumn. Be seen, the theme of the autumn has strong vitality, deeply roo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literature.
    Keywords:Tang Poetry; Song Lyrics; Autumn
    一、    中国文人的写秋情结
    春耕夏云秋收冬藏,春的草木荣发,夏的流金似火,秋的萧条落寞,冬的银装素裹,一年四季都是诗歌创作的题材,它就像一条丝线,串起了一年四季如诗如画的风景。而在这四季之中,诗歌最佳的创作季节当推春秋两季,“以唐诗为例,马东田主编的《唐诗分类大辞典•四时节气部》共收诗731首,其中春368首,夏84首,秋227首,冬52首。”[1]由此来看,春和秋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似乎春、秋更能引起作者的遐思,分析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自然观念及早期农业的影响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生存之本,早期农民靠天吃饭,因此早期农业对中国文明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秋”字的含义,“在小篆和大篆中其写法虽然禾与火的位置各异,但所表现的都是同一件事,即烧秸秆,也就是说“秋”字是一种农事,是农业文化的产物。”[2]
    而对秋的感受,或者说是秋意象原型,要从自然节序对人们早期的生活影响来看。中国长期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实践使人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遵从自然节气的变化规律来进行耕作与收获活动。四季更替,草木荣枯,冷暖的巨大变化,荣枯的强烈对比,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活动、生理感受,而且还在政治的、文化的、审美的种种领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与生产实践活动必须按照季节时令的经验、观念相一致,国家统治者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如封赏、祭祀、刑罚、营造、战争等,也都必须考虑到季节的不同特征,来选择恰当的季节。“《礼记•月令》告诫朝廷“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同时,具体指明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不同“大事”。生产实践与政治、文化活动对四时变化的重视与顺应,不仅形成了一种自然观念,而且深刻地渗透到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表现在民俗、文化、礼仪及审美等领域。”[1]
    诗歌创作受到季节观念的影响,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自然界的巨大变化,必然引发创作主题的不同体验与情感反应,激活种种思索与想象。正如陆机《文赋》所说:“悲落叶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对这一问题论述得更为细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3]钟嵘《诗品序》也很重视自然节序的变化对诗歌的影响:“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4]理论家们的上述见解恰切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性现象:中国古典诗歌世界中,大量的灵感及成果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形成的,逐渐形成了具有约定俗成含义的原型。
  1. 上一篇:《诗经》“薪”意象内涵阐释
  2. 下一篇:现实文本电影三重语境中的刘震云小说创作
  1. 唐宋时期汴河漕运管理探析

  2. 从《宋诗选注》谈钱锺书的批评特色

  3. 浅析周密的咏物词

  4. 论蒋捷的题咏词

  5. 宋词中亭台楼阁的文化意蕴

  6. 词序的发展变化北宋词日常写实功能的发展

  7. 全形拓艺术研究

  8.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9.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0.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2.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3.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4.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5.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6.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7.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