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余人”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不论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上都有着一连串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结合阅读体验的方法,主要立足于郁达夫反映“零余者”的作品,对于“多余人”形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其生存之态和心理特征做出详细的说明,其孤芳自赏、浑浑噩噩、关心现实却远离现实、心理变态、自戕倾向等特征,显示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运动。与此同时,本文将目光延伸到当下,从一些当代文学现象和社会潮流中提炼出“多余人尚存”的观点。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揭露,以求“多余人”真正消亡。45311
毕业论文关键词:多余人、社会的变形、变态心理、多余人尚存
Abstract
As a classic literary character, “ Superfluous man ” includes a series of vivid literary figures , no matter in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or Russia .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formance of “ Superfluous man ”shows some people depressed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special period of social revolution. It exhibits the complicated and perplexed of social change.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literary works of Yu dafu , by documents analysis, thorough explains the deep-seated reasons why “ Superfluous man ” could appear and even do not disappear after so many years . The process of “ Superfluous man ” changed , from ordinary to abnormal , filled with psychopathic behavior , such as suicidal tendencies. This phenomenon show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rsonal value and social change . In addition ,I refined a point that “superfluous man ” is still exsit as before .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ose the condition of “Superfluous man ”,based on these ,I hope that “Superfluous man ”could be
Real vanish.
Key words: Superfluous man;Social abnormality; abnormal psychology; Superfluous man still exsit as before
目 录
摘 要Ⅰ
AbstractⅡ
一、郁达夫及其零余者形象1
二、“多余人”的精神内在4
三、“多余人”写作传统的现实意义6
四、结束语8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关于“多余人”形象的探究和现实思考——以郁达夫创作为例
引言“多余人”这个名称出自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指那些有一定教养,自命清高,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缺乏生活目的,远离人民,精神空虚,无所作为的人。“多余人”作为一个文学形象系列,在俄国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着一连串鲜活的人物形象。它有着巨大的容量。“多余人”的发展历程,人物的内心特征和外在表现都生动体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一部分人内心的那种矛盾和苦闷的心情,从而反映出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本文通过作者自身对于作品文本的理解与文献分析相结合,通过层层递进的文章结构,以郁达夫及其部分创作为主要分析内容,对“多余人”产生的社会根源、其生存状态及性格、心理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对“‘多余人’尚在”这一社会现状进行思考,以求“聪明的废物”不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正如赫尔岑所说:“全靠那个时代的‘多余人’新的一代才没有成为‘多余人’”。这就是本文的目的。
一、郁达夫及其“零余者”形象
我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谈到“多余人”,首推郁达夫及其“零余者”形象。郁达夫开创了中国新文学“自叙传抒情小说”先河,以大胆暴露作家心境,坦率剖析私生活之中的灵肉冲突和变态性心理的方式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春风。正如郭沫若所说:“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直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同时也使得郁达夫小说具有一种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他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从中揭示出一种“时代病”——“多余人”。知识分子的这种心理状态在“五四”运动高潮之后是相当有代表性的。
- 上一篇:《说文解字》与《新华字典》女部字比较分析
- 下一篇:《罂粟之家》与《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形象比较
-
-
-
-
-
-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