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还原真实的面貌,绕开道德评价,给予理解善待
魏微给我们还原了社会中下层小人物真实的面貌,不管这种面貌是美是丑,她都相信人情人性的温暖,不用简单的是非标准来评价善恶。《大老郑的女人》里的大老郑和他的女人之间的关系是畸形的,可魏微还是真实地去刻画他们,不美化也不批判,只是去写他们日常生活里的那个样子:大老郑和他的兄弟们都讨人喜欢,大老郑更是做事有分寸,注重礼节,为人勤快,不占人便宜;大老郑的女人“她待大老郑又是极好的,主要是勤快,不惜力气。平时浆洗缝补那时免不了的,几个兄弟回来,哪次不是吃现成饭?”,“从她进驻的那一天起,这屋子就变了,新添了沙发、茶几、电视……她还养了一只猫,秋天的下午,猫躺在门洞里睡着了,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照下来,使整个屋子洋溢着动物皮毛一样的温暖。”[1](P97),“在这个家里,她并不是不自觉的,就扮演了她所能扮演的一切角色,妻子、母亲、佣工、女主人……”[1](P98)她让这个家慢慢成了一个整体。但这个女人与大老郑只是萍水相逢,露水夫妻,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正当”,她在穷困的乡下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要养活他们才做了大老郑的女人。这是一个底层人物真实的世界,这些平凡甚至困窘的小人物需要生存、需要感情、需要慰藉,虽然方式是见不得光的、不符合社会道德伦理的。魏微一直在字里行间,试图通过温暖和煦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人情的温暖、人性的美好,引导我们宽谅地看待大老郑和她的女人之间这种“交易”。
魏微并没有对人物进行道德评价,她只是写出真实,让我们自己感受。她对小城和小城百姓有着温暖的记忆,她也相信人情人性的温暖,在对待这些小人物时,她不居高临下,不一贬责,她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们、善待他们,甚至对他们有宽谅的怜惜,她心里的道德标准并不狭隘。
(三)怜悯贫穷,尊重贫穷,敬佩贫穷
怜悯贫穷但尊重贫穷、敬佩贫穷也是魏微对底层小人物温情关注的一种体现,魏微幼年时期在贫穷闭塞的乡下生活过,她与乡村、土地始终有一种灵魂上的联系。在《乡村、穷亲戚和爱情》中“我”的穷亲戚们就是窘迫的、饱尝贫穷磨难的乡下人,但他们的“眼睛里有老实和平安,有慈善,也有忠诚。”“他们淳朴、平安、弱小也尊贵。”魏微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些世代贫穷、与土地相守的穷人们,可以看出她内心对他们的尊重、怜悯和疼惜。文中的“我”在经历了对穷亲戚们的厌恶、疏远,习惯了富贵享乐之后,终还是感受到了自己与乡村、土地割不断的亲情、联系,“我”和穷亲戚们之间是骨血相亲的,“我”爱这片土地和贫穷的人们。陈平子也是“我”一个特殊的穷亲戚,贫穷让他麻木、意志消沉,他试图走出农村,最后还是回到土地、固守贫穷,就算是这样,他还是有力量一点点地聚集很多日常的喜悦,用明净开朗的笑容面对贫穷,虽遭受过羞辱和苦难,但还是要用为人处事的精细和分寸感来显示自尊自重,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些作品都透露着对理解和真情的渴望,传达一种温暖的感觉。当魏微可以用细腻到动人的笔触将这些底层小人物的痛苦、快乐、无奈、自尊,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彷徨、崩溃、忧伤种种人生的体验以一种温情同感的方式诉诸文字的时候,她的作品就已经具有了一种人性关怀的价值。“王晓明先生给予文学的‘社会的良知’的功能性作用在魏微那里成了她写作的标准的体现。”[2](P34)魏微关注人情人性,追忆在现代人身上逐渐流失的那些美好品质,她的文字充分表现出了对那些受生活压迫的小人物的人性关怀,也有一份休戚相关的温情的关爱。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