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是一个“两体”对比,将卡卢加省波鲁迪金地主的两位雇农放在一起对比,这种同类同性之间的显微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理性;一个浪漫,一个讲究实效,一个热爱自由;一个热爱讲述自然,一个善于观察社会。虽然他们只是身份低微的农民,可是他们都很优秀,去卡卢加省打猎的作品的主人公肯定也感受到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俄国农村生活面貌,以及那里独特而敦厚的世情民风,并对其充满热爱。
他还爱玩牌,但是只找比他身份低的称他为“大人”的人玩。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斥骂人家。但是等到他和省长或是其他什么大员打牌的时候,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啦。满脸堆着谄媚的笑,谦卑地一直低头称是,善于对这些大人物察言观色——全身上下都谄媚得像一条狗……即使输了,也硬装出一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相貌,哪里敢有半句怨言! ——《两个地主》
这是一段对雅切斯拉夫·伊拉利昂诺维奇地主的经典描写,只是打牌这么一件简单的小事,他的区别对待就这么明显,对比他地位低的,他就颐指气使,随意斥骂,而对于位高权重者,他却表现出了令人作呕的谄媚姿态,将这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反映出当时的地主阶级虚伪势利、溜须拍马、拜高踩低、毫无原则的特点,体现了19世纪俄国地主阶级已经在封建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预示着地主阶级的将不久于世的衰落景象。
他出生于一个先祖生活得很阔绰的家境殷实的家族。按着草原的风俗习惯,不管是邀请来的还是不清自来的客人,他们一律都盛情接待,豪爽殷勤。他们不仅让客人吃饱喝足,还要赠给客人的车夫每人三匹马和一俄石燕麦,他先祖家里养着一大帮食客以及一大群狗还有乐师和歌手。逢年过节他们更是豪爽,款待大家放开肚皮的喝葡萄酒和麦酒……
到了潘捷列伊·叶列美奇的父亲时,继承下来的只剩衰败的家业了。最后又被父亲挥霍的所剩无几了……
当这个原本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的夫人,获悉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的时候,简直惊呆了!……从此他不再于乡邻们往来了。他既羞于见有钱有势的人,又十分厌恶穷人。他对所有人甚至是地方上的当权者的态度都是那样粗暴无礼。他的口头禅是“老子是世袭贵族”。 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切尔托普哈诺夫与聂道比斯金》
潘捷列伊·切尔托普哈诺夫是一位破败了的世袭贵族,祖上的显赫家业与现在他的窘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2](P78)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这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子弟,过着心酸苍凉的生活,祖上的奢华阔绰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命运构成了潘捷列伊·切尔托普哈诺夫挥之不去的心理症结,他甚至由此建立起对于周围一切的某种怨恨性理解,只有那可怜的“世袭贵族”的身份给他仅有的虚荣心。通过前后对比,潘捷列伊这个对自己的命运充满无奈的悲剧形象便深深的印在我们额脑海里了,同时也深刻的揭露了那个社会贵族的生活状况,历史在不断向前,社会在不断进步,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命运总是没有选择。
像这样的人物对比,《猎人笔记》中还有很多,这也是散文集类的作品常用“招数”,在没有复杂人物矛盾和宏大场面的情况下,人物性格的突出就离不开显微对比。作者在使用对比手法时,内心是有一定的准备和倾向性的,读者从作品的语调、情境和先后顺序中能清晰的感觉到作者的表达意图。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的话,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既能使作品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了文章鲜明的爱憎情感。文学巨著《红楼梦》塑造出了那么一大批成功的艺术形象,但这些人物却成功的避开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套,相似并不是相同,相同彼此不会想混,且不说那黛玉宝玉一类主要人物,就是那些身份低微的丫头们也深深地刻在了读者的脑海里,跟作者采用了对比这么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法有很大关系。例如同是地位稍高一点的丫头,袭人与平儿之间的对比,一个低声下气,百般忍让,一个却八面玲珑,讨得王熙凤与贾母这些上层人物的一致好评,在大观园中闪耀着光芒。在传世名著《傲慢与偏见》中,对达西这个重点人物形象的精妙刻画,也是因为淋漓尽致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和门第观念的影响,他养成了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自视清高的性格。但是当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爱不成后,他进而深刻检讨自己,最终改正了自己的傲慢态度,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形象。达西先生前后人物性格的对比,造就了他与伊丽莎白小姐的美好姻缘,也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鲁迅先生也指出:“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则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所谓 ‘相反而实相成’者,就是这。”[3](P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