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之光》是范小青发表于2003年的作品。就其文化印记而言,有着显著的柔性文化特征,悠然自得、淡泊闲适的风俗文化,以及抑扬顿挫、从容不迫的语言特点。苏州的文化对范小青影响极大,作家的作品风格与其生长经历息息相关,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作家、作品、社会有着深远的价值与意义。61329
毕业论文关键词: 范小青;城市之光;文化印记;地域;风俗;语言
Abstract:City lights was a work published in 2003 by Fan Xiaoqing. As for the cultural mark, there are flexibl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significantly, leisure and comfortable social custom culture, and inflecting as well as leisure language features. The cultural of Suzhou has great influence on Fan Xiaoqing. Writers’ work styles related closely with their growth experience, which give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us study on writer, work and society.
Key words: Fan Xiaoqing; city light; culture mark; regional; custom; language
作为一个不断寻求变化的作家,范小青无疑是成功的。自1980年发表处女作《夜归》以来,其作品题材几经变化。从写知青题材和大学生题材的《诱惑》、《萌芽》等作品,到描摹苏州小巷俗世人生的《小巷静悄悄》、《拐弯就是大街》等作品,再到谈“市井细民的家长里短、烟火人生”[1]的《裤裆巷风流记》、《锦帆桥人家》以及反复延转的“世道攘攘之下人心的幽暗细微”[1]的《百日阳光》、《城市表情》、《女同志》等作品,其作品内容和题材不断地翻新。当然,曾随父母下放苏州农村的范小青,对于其笔下的农民也有着浓厚的偏爱,尤其是随着社会及其个人经历的变化,在其写作日趋圆熟之后,她的关于农民和农民工题材的作品也大放异彩,《赤脚医生万泉和》、《在街上行走》、《像鸟一样飞来飞去》、《城乡简史》、《城市之光》等都是这类作品,这类作品翻新了鲁迅先生的“隔膜”理念,多是写农民及农民工与“城里人”之间的生疏隔阂的。据范小青所说,她:“近五六年,中短篇小说中几乎有一半、还有专门写农民工的长篇小说,像《城市之光》等,从数量上讲,是不算少了”[2]。
与树立范小青个人风格的《裤裆巷风流记》、《顾氏传人》、《瑞云》以及在评论界掀起评论高潮的《城乡简史》、《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相比,《城市之光》无疑并不是最复杂、最深刻、最具文化印记的,但它点出了一个平常而深远的主题,即“农村包围城市”[3](p68),范小青将这一点在作品中作了详细的描绘:“你们算算,一个人说,现在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一天当中,要碰到多少外地人在做的事情啊。是呀,另一个人说,早晨出去吃点心,大饼油条都是外地人来做的。到饭店吃饭服务员也是外地人。你要买件衣裳穿穿,卖服装的也是外地人。小菜场卖菜的也是外地人。做保姆的是外地人。造房子的。打扫卫生的。踏黄鱼车的。摆地摊的。修水管的。咦咦,他们说,想想也真是的,多少行当给外地人占领了呀。”[3](p68)最后点出:“农村包围城市呀”[3](p68),形象生动地说出城市农民工的无处不在,他们几乎包揽了所有苦活、脏活、累活。
虽然《城市之光》是一部再现农民进城打工经历的一部作品,全篇只有一个地名“田家岭村”,并没有提及范小青所深深眷念的苏州,但通篇人们的对话、语言风格、风俗背景,地域特征等,无不反映着苏州,提示着苏州,这是因为家乡印记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作为一名敏感且生活化的作家,范小青敏锐地察觉到,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大,农民工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之光》作为范小青再现农民工进城打工经历的长篇小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如今人们对于《城市之光》这部作品的研究多集中在“城乡矛盾”[4]、“农民工形象”[2]、“社会正义与良知的消解”[5]等方面,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印记却少有涉及。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深蕴于《城市之光》中的文化印记,一是柔性的地域文化印记,二是淡泊的风俗文化印记,三即从容的语言文化印记,也许不够全面、深刻、透彻,权当是抛砖引玉了。